让科普宣传搭乘“微传播”的快车
文章作者:漳州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
让科普宣传搭乘“微传播”的快车
微小说微电影微博微信……现代人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微”文化。而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微”文化—“微科普”也在进驻人们的生活。
“微科普”因为“微”得言简意赅,让人喜闻乐见。长篇大论的文章或许涵盖更加丰富的内容,有更加完善的回答。但是普通人不想花时间在太多“无关信息”上,他们只想了解和自己相关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人们说话喜欢直奔主题,做事需要当机立断。“微科普”正符合这一切特点,在140字或者九张图以内将一些科学知识或生活常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达清楚,浅显易懂。剔除太多冗杂的信息,只呈现核心内容。不需要太高的文学素养去理解,不需花费太多时间静心阅读,正是如今百姓获取知识的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抛弃“微科普”,除了专业学者之外,又有多少人会主动捧起厚重的科学文献学习呢?
“微科普”因为“微”,所以能让人能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等公交,坐地铁的碎片化时间,既难以专注于厚重的书本,又不愿把时间浪费在发呆和玩手机游戏上,通过微博微信读读“微科普”实在是你的不二之选。它可实现随时随地科普,随时随地分享。你不经意间了解的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或天文知识,或许会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微科普”可以很方便地把科普信息转发分享,发送给亲朋好友。你也可以三言两语给朋友讲述科普内容,实现你的二次“微科普”。另外,微博微信还可以很方便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查看别人的评论,随时“发声”和得到“回音”。
“微科普”通过简短的140字和九图得到普及科学的大作用。正是它的“微”才让人易接受,让科学得以普及。在“微文化”大热的今天,“微科普”的发展也必将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