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再回首,本心依旧?——观电影《狗十三》有感

文章作者:漳浦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5日

电影《狗十三》是去年上映的一部国产青春片,和前些年的国产青春片有所不同,主人公的青春期没有经历车祸、出轨、堕胎、背叛等等恶俗桥段来强行制造剧情起伏,有的只是以叙事的口吻讲述了主角与宠物狗的故事,但剧情波折暗流涌动,让我的心在看完电影后皱成了一团,勾起无数思绪。

“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讲对错”这句我们平时常说的话,正是《狗十三》中戏剧冲突的核心大人与孩子的价值观取向。故事开始主人公李玩是个学习中等偏上初中生,在兴趣组上她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组,但她父亲并不照顾她的想法强行把兴趣组改成了她的短板英语组。李玩觉得自己的兴趣是物理,理应就选择物理组,而她父亲更看重的是兴趣组弥补学习短板的效益。改完兴趣组后她父亲见她闷闷不乐,买了一只宠物狗当作弥补。李玩的父亲离异再婚,李玩则与爷爷奶奶住一起,宠物狗渐渐成为她相依为命的玩伴,还给它取了名字“爱因斯坦”。但好景不长,一次爷爷在遛狗买菜的时候把狗弄丢了。李玩发疯地找“爱因斯坦”,找狗的过程间接导致了爷爷摔伤、奶奶迷路。她父亲则是买了另一条相似的狗骗李玩狗找回来了,与“爱因斯坦”相依为命的李玩当然知道这不是“爱因斯坦”,但她继续找狗的行为惹恼了全家人,最终伤害累累的她只能默默接受。李玩不懂大人的世界,为什么“爱因斯坦”丢了不去找回来,还要买另一条狗回来骗她。大人不懂李玩的世界,狗又不是人,丢了再买一条补上就是了,为什么小孩子还不满足。大人的利益观与小孩子的对错论似乎各有道理,矛盾却实实在在摆在了面前。

面对矛盾与迷茫,只有守住本心,才能获得成长与蜕变。慢慢地,李玩接受了假的“爱因斯坦”。但她同父异母的弟弟调皮任性,打狗导致被狗咬伤。李玩的继母暴怒,将狗送给了屠宰场,这无疑给李玩心理又是一记打击。但是李玩却没有像前几次那样歇斯底里地反抗,甚至在她物理竞赛获奖的庆祝会上淡然地夹起一块狗肉吃了下去。并不是她对这只假的“爱因斯坦”没有感情,只是她明白了想要拒绝那些你讨厌的东西,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独立、成长,去拥有拒绝和选择的权利。成长是青春永恒的旋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一路走来都伴随着挫折与成长的脚印。回望我国历史,在清朝闭关锁国之后,华夏民族犹如羔羊,任人鱼肉,签订不平等条约,好比电影中吞下难以下咽的狗肉。但知耻而后勇,一代代华夏儿女的牺牲奋斗,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能够在“大人”的世界局势中独立自强,拥有拒绝和选择的权利,拥有保护尊严的力量。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电影在姜育恒的名曲《再回首》歌声中落幕,伴着李玩的父亲泪如雨下的场景。他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反派,他只是在成长中无意丢失了本心,忘记了成长的意义。成长的过程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保持初心,在只看利弊的大人世界坚守心中的是非观。如今我国奉行“一带一路”,带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走出去,广怀兼济天下的胸襟和大国担当,敢于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说不,在日益强大的今日依旧保持着合作共赢的本心。福建农信坚持初心不忘,做以农为本的好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同样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秉承着根植三农、服务三农的本心。奋进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要努力成长要练就本领,更要牢记初心和使命,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和“魂”,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认清方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