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味道
文章作者:漳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8日
曾经,在杂志里读到过一篇题为《读书会给人好胃口》的文章,因为好奇而被深深的吸引。
书中这样写道:水煮白鸡蛋,一般人都不怎么鼓劲吃。可在《追风筝的人》畅销书中,却让人如此的馋。书中有一段很是简单的描述,主人公和父亲去野餐,他们坐在蓝蓝的湖边,吹着风,聊着天,吃着夹腌黄瓜和肉丸的饼,还有水煮蛋,瞬间淡而无味甚至有点噎人的水煮蛋却另有一番味道。猪肝,有股疹人的味道、奇怪的质地,还有让人不舒服的颗粒感,餐桌上遇到都会自动弹开一尺远的猪肝,却在《许三观卖血记》里描述的那样神奇莫测,在小说里,人们每次卖了血捏着钞票出来时,总要找家饭店点上一盘炒猪肝和二两黄酒,吃着喝着,身体就会恢复到以前那样,日子就会变得美好,生活就会有了盼头。原来炒猪肝是一种可以把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美食,是让灰暗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的食物。蘑菇有股特别的鲜味,但在意大利寓言作家卡尔维诺写的《城里的蘼菇》,让蘑菇的特味有了“洗心革面”的对待,故事中一个工作很辛苦、收入很微薄的工人,在公交站台发现了一些小蘼菇,正当雀跃不已时,蘑菇被别人吃掉了,结果发现原来蘼菇是有毒的。就连平时喝一点最简单的温蜂蜜水,一想起《三国演义》里袁术临死前都喝不上,就会一种小确幸油然而生……几种原本简单并不招人喜欢的食物,通过书里惟妙惟肖的畅写,吃起来总会觉得有不一样的味道。
如今,年轻人喜欢读纸质书的越来越少了。或许是因为有了电子类产品的出现,网络化的时代带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是信息量,每一天能阅读完各类信息摘要已经是不错的了。或许是因为,信息大爆炸带来的焦躁不安、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难以静下心来,能好好阅读周边的古诗名籍的时光和机会也渐行渐远。公园里散步、餐馆里聚会、街头巷尾闲逛、车站等车……更多的是对着手机的低头一族,不知他们能否在冷冻冻的手机面前读出一点味道来?
或许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不管是文学类还是考试类书籍,我都更喜欢有纸质感的书籍,即便是被周围的同事说成“老土”,我也照样喜欢这样的感觉。读一本好书,品一杯绿茶,眼累了,带着书里的故事情节眺望着远方的物或景,回味着书里主人翁的哀与乐,感叹这样的生活真好!
读书,可以让普通的菜肴变得美味。不管是《红楼梦》里的“酸笋鸡皮汤”,《西游记》里的“醋浇白煮萝卜”“嫩焯黄花菜”,还是《水浒传》里的“三分加辣点红白鱼汤”,即便是街边小店都能做出的东西,在书上却能品的更加鲜美一些。读书,也可以让平淡的生活更加绚丽;读书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学到丰富的知识。而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日益加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滋生了人们难以平静的浮躁心理。唯有读书,会让一颗不安静的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给浮躁的心灵一个释放的空间!
这或许就是读书的味道吧,朋友们,不妨一起来尝尝读书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