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一降” 有效防控风险及处置不良
文章作者:谢碧莲文章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9日
2016年,我省联社党委提出打造“以农为本、受人尊重、让人信赖、队伍优秀”的“四好银行”。如果将我们农信社比作一位姑娘,我认为打造这位姑娘,简单来说就是努力让她成为内外兼修的好姑娘。于“内”,我们要不忘初心,坚持以农为本,提高素质,培养优秀队伍;于“外”,我们一方面要行稳致远,一方面要助力民生。而如何在大环境下行稳致远,就需要我们做好“三做一降”,有效防控风险及积极处置不良。
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所面临的风险防控形势也日趋严峻。在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中,由于我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特别是未改制的农信社受业务经营区域限制,主营业务基本集中于当地,信贷投放不管是行业、地区还是客户,都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这必然导致我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比其他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集中度风险。因此,所谓“三做一降”,就是根据“小额、流动、分散”的原则,坚持做小、做散、做精,同时降低不良,有效防控集中度风险和积极处置不良。
做“小”、做“散”、做“精”,通俗来说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其根本目的就是分散风险。分散风险是经营和管理风险最基本的原则和措施,能从根源上切断风险传播链条。这里其实又回归到了以农为本这一最根本的核心上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额贷款虽然违约率相对较低,但是一旦违约,其损失率将远远高于“三农”和小微贷款,而“三农”和小微贷款违约率相对较高,但损失率低,同时相比大额贷款和押品贷款,“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处置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这也大大降低了损失率。因此,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定力,坚持我们的服务重心倾斜,坚持做“小”、做“散”、做“精”,坚持小额、流动、分散,是我们有效防控集中度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在进行信贷投放业务始终把握的基本原则。
做好“三做”,立足“三农”和小微企业,进一步扩大支农支小,同时还要着力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提升改善“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的能力,扩大贷款覆盖面,才能有效防控新形势下的集中度风险。
在风险尚未暴露前我们要行之有效的进行有效防控,在风险出现后则需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处置不良,降低损失。“三做一降”其实是两个阶段的结合,在没有得病之前我们需要的是预防的措施,而一旦得病,出现风险,便要开刀动手术。只有同时做好防控和处置,才能真正打造一个“身心健康”、“内心强大”的四好银行。
处置不良贷款有很多方法,归结起来无外乎“法理”和“情理”的相互结合。通过法律手段和对借款人、担保人等采取积极的催收方法。对不良贷款,采取法律诉讼,一方面保全我们的债权,一方面通过法院较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来进行催收。而所谓的“情理”,则需要我们与老赖们开展持久战和打好亲情牌。如果像捕鱼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逾期的不良贷款催一天松一天,没有持续有力的催收,这样的催收是不会产生很好效果的。因此如何打好与老赖之间的持久战,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
所谓“情理”,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候催收不良贷款的另一个境界是,你不在做催收这件事却能达到催收的目的。走近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帮助你的客户。因为很多不良贷款借款人都逃废债、跑路等,这里更多的指的是老赖的家庭和亲人。
结合“三做一降”,有效防控风险和处置不良贷款,为打造“四好银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