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农商银行新城支行: 践行金融为民“贷”动兴农共赢
文章作者:厦门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7日
“振兴乡村担使命,支农支小守初心!”在厦门农商银行新城支行的营业厅墙上,贴着这样一幅口号。提起新城支行,当地的村居民们纷纷伸出大拇指,称它是“咱厝边的银行”。
2011年初,乘着翔安新城大开发的东风,新城支行在翔安区祥福五里汇景中心开业了,这也是“新城支行”名称的来由。从诞生伊始,新城支行就承担起了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多年来,支行持续打磨精品服务,全力满足村居民、企业的金融需求,被省农信联社评为“四星级”精品网点。
紧跟惠民政策
落实金融为民
“咱们支行共计有14名员工,其中12人会讲闽南话,七成是翔安本地人,对翔安这片土地感情深厚,服务自己的乡亲更是得心应手。”新城支行行长吴宜央告诉导报记者,支行主要服务东坑、洪厝、湖头等十个位于翔安大道以西的社区。这些社区的居民大多是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的村居民。新城支行始终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把服务送下乡。
12月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新城支行里人声鼎沸,营业厅和接待室里坐满了办业务的村民,支行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原来,随着近年来厦门城市化进程也不断提速,为了解决广大被征地农民、海域退养渔民的发展和保障问题,今年9月厦门市发布并实施了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新政策,符合条件人员可选择一次性缴费享受特殊的退休养老待遇。厦门农商银行新城支行全力响应政府政策,同步推出纯信用社保贷款——“社保贷”,“社保贷”具有免担保、利率低、期限长等惠民特点,贷款人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五年期或十年期贷款,有效解决了部分被征地人员因资金不足无法一次性缴足养老保险的难题,切实保障了被征地人员权益。
为了被征地村民能按时完成社保缴交,新城支行员工白天接待客户,晚上整理材料,常常忙到深夜才下班。“年底正是社保贷款集中办理时间,我们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吴宜央说。
聚焦产业特色
助力“一村一品”
翔安是我国冬春季保鲜胡萝卜的主产区之一,当地的胡萝卜品相佳、口感好,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近20个国家。大量农户还走出翔安,到外地承包土地种植、收购、加工胡萝卜的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支持胡萝卜这一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与产业发展,新城支行针对胡萝卜种植户专门创设了“胡萝卜贷”,提供优惠利率、快速审批等服务,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新城支行累计已落地“胡萝卜贷”65笔约2000万元。
不仅胡萝卜,新城支行以“一村一品”为主要抓手,从整村授信到服务新农,主动对接、深度挖掘每个村居的特色农业产业。目前,支行已深入挖掘新型农业主体近100家,开展信用建档评级提升,主动预授信“首贷”行动36户,总授信金额约1500万元。
乡村振兴,也需要数字金融赋能,为了满足村居民创业、消费等贷款需求,新城支行客户经理主动融入辖内村居,上门推出整村授信、致富贷等线上产品,村居民足不出户线上测额度、申请贷款,流程短、审批快、额度高、利率低、自助放款还款灵活。截至今年11月底,新城支行累计发放线上贷款1010笔,总金额4400万元,获得村居民的一致好评。
服务有温度
“厝边”好银行
多年如一日的贴心服务,拉近了厦门农商银行新城支行与村居民们的距离。作为“咱厝边的银行”,新城支行在不断提升网点厅堂服务品质的同时,也时刻留意着对小微企业的帮扶。
持续三年之久的那场疫情,令不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遭遇困难,洪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洪先生是翔安东坑湾的海产品养殖户,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他的海产品销路受阻,资金紧张。疫情结束后洪先生想恢复生产,却苦于资金不足。新城支行驻村金融助理曾华杰获悉此事后,及时向洪先生推荐厦门农商银行的一款纯信用贷产品。从申请到50万元贷款发放到位,前后仅花了三天时间,解了洪先生的燃眉之急。
经过扩大生产,如今洪先生的海产养殖规模稳步提升,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