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管理 落实信贷“三查”
文章作者:武夷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1日
为杜绝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审批不严、贷后检查走形式等现象,武夷山农商行不断强化贷款“三查”,构建好信贷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
一、改进工作作风,严把贷前调查关
一是通过前期掌握的贷款申请人相关信息,全面审查承贷主体的合规、合法和有效性。可利用“人行征信系统”、“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法院被执行人查询系统”、“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查询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通付盾信用认证平台等一切信息透明系统和第三方信用查询渠道,查询申贷人是否涉及民间融资、法律诉讼、集团关联、担保圈、担保链、多行业经营、主业不清等显性、隐性和潜在风险信息,对申贷人做出一个明确判断。二是对收集的申贷人基础材料,进行风险审查。应加大对申贷人财务系统的审查,通过查询进项和销项增值税发票、水电费、发货单和订货单、各银行交易明细等辅助资料进行推断,从而大致估算出申贷人合理区段销售收入,是否与财务报表、纳税报表存在异常信息,并收集与注册资本相关的会计资料,佐证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否真实。三是撰写“调查报告”要以合规为主题,上下贯穿,从审核风险的角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通过申贷人提交的基本信息、关键信息、融资担保、各项财务信息、贷款合理用途、担保措施等资料,全面揭示存在何种风险。通过政策风险、行业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等种类风险,剖析申贷人是否符合准入条件,并对风险做出主观和乐观判断,为贷中审查提供准确、充分和全面的可供采用信息和依据。从风险防控的工作理念上,完成尽职尽责调查,不受任何因素影响主体操作,及时上报审批。
二、加强贷款审查审批,严把贷时审查关
作为风险管控重要一环,岗位人员应对贷中审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独立行使审查职权,对不完善的信贷资料,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章制度要求客户经理及时补充,并对“贷前调查”所获取信息,进行排查、核查和审查,保障信贷资料、财务数据、调查报告的合法、合规和有效性。并对风险揭示、披露、判断和处置不利的报告,应进行现场调查逐项核对,获取有价值信息,并通过客户经理补充的信贷资料进行对比,在“审查报告”中予以体现,为“贷审会”、“有权签批人”提供有力支撑。
三、健全贷后管理体系,严把贷后检查关。
贷后管理,主要分为:跟踪检查、定期检查、五级分类、风险预警、债权核对。跟踪检查,杜绝贷款总体与实际用途不符,信贷资金去向不清,存在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定期检查,杜绝只对借贷人经营主体表象进行揣测,未做到深度调查,忘记真正的风险隐藏在借贷人表象之下。五级分类认定结果的准确性,是衡量贷款风险状态重要标准之一。一旦借贷人财务指标发生变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两者之间相互矛盾,将能够直接判断借贷人近期风险状况,为采取风险预警提供判断依据。债权核对是债务人进一步确认债权的行为,“定期检查+五级分类+债权核对”三者结合,按季同时开展贷后管理工作,并深度掌控借贷人每一项潜在或隐性风险,约束借贷人依法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