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联社:全力打造“一懂二爱”农村金融主力军
文章作者:长汀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8日
为更好地促进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弥补农村金融缺口,长汀农村信用社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四好银行”新思路,创新业务品种,打造“狗不叫客户经理”队伍,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狠抓优质文明服务,形成大服务格局,真正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多年来,长汀农信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全面助力“三农”事业发展,以一流的金融服务、高标准的业务水平根植在农村这片热土上,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了极大力量。如今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农村也搭上了发展的高铁列车,面对农村实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信用社所经营的传统业务略显局限性:信贷业务品种相对单一,已无法满足农村经济日益增长产生的金融需求。基于此现状,长汀农信社审时度势,极积创新业务种类,努力破解发展困境。
一是分析农村新形势,寻找实体新缺口。
挖掘农村教育金融缺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改革,农村整体文化水平逐步提高,村里飞出的“金凤凰”越来越多,但供养一个学生的费用对于大部分只靠口粮田生活的农民家庭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负担。农村学生想读书却读不起书,只能望书兴叹,农村教育方面缺乏金融支持。
挖掘农村创业金融缺口。随着国家推行“双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回农村创业,但创业只有知识和想法是不行的,任何可行性报告和构想都需要资金来落实,而大部分的创业者是揣着梦想兜里空,知识分子在农村创业无疑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
挖掘农业农村发展金融缺口。近年来国家针对农业改革效果显著,经营方式逐渐走向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由一条产业链向一张产业网的模式延伸,但信用社对农村信贷所支持的主要是点对点的农户模式,而非点对面的农业模式,农户的上下游关系均存在信贷市场。对此,长汀农信社坚持深度挖掘,摸清客户产业关系网,发现其周边市场,将其周边潜在客户都纳入信贷支持对象中,实现由点对点农户模式向点对面农业模式转变的思路,有力挖掘了农业农村方面的金融缺口。
二是推出“一贷多宝”,服务实体惠万家。
针对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金融缺口,长汀农信社积极创新业务,拓展普惠金融“一贷多宝”新思路,坚持业务与实体经济建设相结合,让金融支持更具方向性。
“普惠助学宝”助力圆“大学梦”。为了贯彻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难题,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长汀农信社积极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贷款,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持本人身份证件、大学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缴费通知单、家长身份证件及贫困证明等相关材料即可提出申请,贷款发放过程做到简、快、优,切实让农村更多的莘莘学子圆上“大学梦”。
“普惠创业宝”助力圆“创业梦”。为推进国家“双创”政策的深入实施,帮助大学生农村创业者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金融支持,长汀农信社积极开展青年创业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实现“三包”,即:融资需求全包、结算需求全包、电子银行业务全包,一次授信、同转使用,并提供灵活的担保方式供创业者自主选择,切实帮助怀有创业梦想的有志青年圆上“创业梦”。
“普惠兴农宝”助力圆“致富梦”。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化农业改革提出的要求,加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实体经济发展,长汀农信社创新拓展支农贷款业务品种,助力农村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拓宽信贷支持面,使农村更多的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实现“致富梦”。
“普惠速贷宝”助力圆“自由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长汀农信社面向服务区域内的城乡居民推出“普惠速贷宝”,最高可贷20万元,最长可贷10年,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有效弥补了农村实体经济建设金融缺口,促进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真正使资金流通范围更大,信贷支持范围更广,服务千家万户。
三是搭建普惠金融现场办公点,普惠农村大环境。
坚持转变经营模式,创新开设普惠金融现场办公点,渗透到每一个行政村,为农村实体经济建设提供更加细分化、专业化、全面化的金融服务。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信用社真正成为百姓家门口的银行。同时,创新实施“家”银行整村推进战略和农户精准建档工程,让客户经理走出去,了解自己的客户,做客户的金融顾问,积极打造“狗不叫”客户经理品牌。
面对日益丰富的农村金融需求,长汀农信社坚持多措并举,以供给侧改革为动力,积极创新、防范风险、回归本源、突出农业,普惠农村实体经济建设大环境,全面实现稳健可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