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赴美学习心得】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方得始终

文章作者:长汀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2日

11月26日至12月9日,感谢省联社搭建赴美学习先进经验的平台,本人有幸前往参加,认真聆听了摩根士丹利、罗格斯大学、加州州立大学明山分校、加州信用联盟安大略总部、华美银行和富国银行等教授、专家们的精彩授课。

时间虽短,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尤其对美国金融业信贷管理、理财产品销售、银行风险防控感到由衷地震撼,也深深地感觉到长汀联社在经营理念、科技保障、创新举措、大数据运用上与先进银行存在较大的差距。我更加深层次地感受到合作金融事业的初心和使命所在,对金融产品交易技巧和风险规避、市场营销和农村金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在十九大报告中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长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长汀联社”)当仁不让地成为推进这一重大战略落实最坚决、行动最迅速、成效最显著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先行军。

一、不忘初心,普及城乡,争做普惠金融文化的传播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普惠金融最大的初心。”美国的合作金融的主体是小额信贷,目的也是让美国公民能更加充分享受金融福利和金融便利。联系到长汀联社的发展,也就是要以普惠金融为根本,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金融服务需求,真正做到把普惠金融当做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一个愿景,把方便带给客户,把实惠留给百姓,让普惠金融在闽西革命老区的红土地上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一)思想观念精准对接。农村信用社从创办到今天,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繁荣、农民的支持和农业的发展,只有依靠农民、深耕本土、服务县域,才能发展,才能壮大,否则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将“普惠金融”的思想观念植入所有员工的脑海中,成为口口相传、无比坚定的信念,转化成普惠金融的行动,才能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金融需求的可得性和农民朋友的忠诚度,只有如此,本土市场、农村市场才能成为农信社的“魔鬼主场”,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工作机制精准对接。客户关系管理是美国银行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老金融人“送贷下乡”和戴国榕“以民为先”精神,目的就是提升客户深度粘度。目前,长汀联社正在大力实施普惠金融“3个2”和“3个100”工作机制,即每个网点每月摆摊设点至少2次,每个客户经理每周走访新客户至少2户,每周入村营销至少2天,并在偏远乡村和服务集中区建立100个普惠金融“现场办公点”,选聘100名普惠金融信息员、100名普惠金融监督员,采取“三定”(即定点、定时、定人)的工作方式,真正把“现场办公点”建设成集金融服务、产品宣传、知识推广、需求登记等功能为一体的“驻村银行”、“家门口的银行”。

(三)工作作风精准对接。执行力是事业成功的最大助力。长汀联社有一支“牢记宗旨、情系三农、团结协作、精通业务、遵规守纪”的”狗不叫客户经理队伍,采取“1个背包、1台IPAD、1份金融产品清单、1份精准建档信息登记表、1台签约终端、1台简易打印机”等“6个1”的标准配置,主动把“柜台”搬进村,把“服务”送到户,真正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亲人般的友情。

二、回归本源,惠聚梦想,争做普惠金融承诺的践行者

“普”意味着额度小、客户多、覆盖面广,受益客户多;“惠”就要给广大人民群众带去看的见、摸得着的便捷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发展金融的第一原则就是要“回归本源”。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的本源就是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

(一)在“农业强”上精准发力。长汀联社精准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支持“河田鸡”、“槟榔芋”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截止2017年9月底,全县信用社资产总额突破72亿元,存款突破59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4%,贷款金额突破39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2%,农户贷款发放26952户、占个人贷款户数的98.70%;农户贷款笔数30275笔,占个人贷款笔数的98.56%;农户贷款金额30.96亿元,占个人贷款金额的96.84%;个人户均贷款仅10.23万元,涉农贷款占比比其他金融机构高出45个百分点,真正助力新时代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在“农村美”上精准发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汀联社以美丽乡村建设、惠林卡、林权抵押贷款为契机,加大林业贷款投入,将“不动森林”变为“绿色银行”,累计投放林业、新型农业、家庭农场等贷款2.61亿元,助力全国生态文明县城、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美”扶贫模式,推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对四都镇上蕉村“辉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663万元,包括10户贫困户贷款、金额49.5万元,通过整村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致富;推出“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向长汀县香草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50万元,通过河田鸡养殖带动12户特困户走上脱贫道路。

(三)在“农民富”上精准发力。“不丢一户、不落一家、不漏一人”。长汀联社创新推出的 “一宝五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一贷六宝”党员信贷快车专项贷款和烤烟专项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不上浮”的政策,并对获得信用乡镇、信用村所在的所有农户、评定为“信用户”的农户利率最多少上浮40%,真正让利于农。截止11月底,全县信用社对全县2.07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100%建档、100%评级,对有贷款需求的贫困人口做到100%满足,发放扶贫贷款余额4677.21万元,受益贫困户达1290户,其中:“扶贫担保金”贷款817户、余额2246.05万元。

三、服务实体,方得始终,争做普惠金融战略的先行军

“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是金融体系的一道防火墙。”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地区奉行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等朴素的信用价值观开始遭遇困难,如何“了解自己的客户”、建立农信社自己的“大数据”系统已经成为发展瓶颈,需要我们更加专注深耕本土、做实基础,普惠金融的道路才会更加稳固。

(一)“本土文化”,提升普惠金融的广度。长汀联社坚持“三个当地”原则,即存款来自当地、贷款投放当地、税收缴交当地,以精准建档、整村推进为抓手,以农e贷、普惠金融卡、手机银行为着力点,基本建成“乡镇全面覆盖、城区广角渗透、村级深度延伸”的农信特色服务渠道体系,全面实现营业网点、自助机具乡镇全覆盖、银行卡、手机银行家庭全覆盖。截止11月底,发放普惠金融卡14926张,授信达10.34亿元;手机银行121446户,动户率18.88%,覆盖率23.20%,交易占比36.24%;发放全省第一、全县90%以上的生源地助学贷款7666笔、金额4690.33万元。

(二)“创新文化”,提升普惠金融的热度。国际先进银行成功转型有一个共性,就是致力于建设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在某一领域、区域培育自身特定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长汀联社就是专注“三农”,不断创新产品,使其业务特色成为吸引客户关注、获取市场份额的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推出“普惠兴农宝”业务,解决供给侧农业、家庭农场的生产性资金需求;推出“普惠助业宝”业务,解决返乡农民、下岗工人、农村青年等创业资金难题;推出“普惠速贷宝”业务,10万以内的小额贷款,一次办理,手续三年有效,最快1天到账,解决手续繁琐的问题;推出普惠“农e贷”业务,5万以内的小额贷款,纯线上操作,客户无需到网点,手机点一点,资金立马到账。

(三)“诚信文化”,提升普惠金融的深度。“信息采集一张纸、流程整合一键式、综合服务一站式、客户上门一次办”的“四个一”模式,客户只需一纸信息、一次上门,即可获得贷款,真正实现小额贷款“一站式”服务。长汀联社正开展精准建档工作,就是要实现建档、评级、授信、金融服务“一条龙”,“一份档案、一次上门、一次授信、一次放贷”的“一站式”服务,真正让有信用的客户和家庭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让有需求的客户和家庭获得满足和共享。通过小额信用贷款,“信用”变得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老百姓才能会恪守承诺,用心呵护,在全社会广泛中营造“守信用、讲信用、重信用”的良好氛围。截止11月底,全县信用社精准建档25169户,精准建档完成目标任务的143.15%;农e贷授信1274户、授信总额达到4975.27万元;创建信用乡镇4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 22.22%,信用村14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8.97%;信用户38908户,占全县目标客户数的72.20%。

“普惠金融,润泽万家。”借鉴美国同仁的先进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只有不忘初心,坚守“姓农、姓小、姓土”定位,坚持支农支小不动摇,以普为“本”,以农为“基”,以信为“引”,“主场优势”才不会丢失。农村信用社只有回归本源,坚持“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以实为“法”,以信为“德”,“致胜法宝”才不会失灵。

普惠金融,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