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安居工程——我行黄斌董事长参加市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经验交流会

文章作者:泉州农村商业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7日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安居工程

——我行黄斌董事长参加市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进一步总结、交流、推广各地在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3月26日,泉州市召开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经验交流会,市领导、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泉州农商银行黄斌董事长、康祖志副行长、陈水源总经理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市政府林万明副市长主持。晋江市、泉港区、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政府及泉州农商银行等六家单位分别作经验介绍。

会上,黄斌董事长重点介绍了我行为石结构房屋改造提供金融服务的经验做法。他指出,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作为我行新常态下发展的战略工程、服务于百姓民生的最大生命工程,从2014年起主要围绕项目、产品、模式、系统、服务、宣传等六个方面,组织各方力量投入到各地石改工作,有力推动全市石结构房屋改造进度。具体体现在:一是制定一套专属融资方案。以银政合作为契机,深化成片改造项目合作。推广“1+1+1”(政府、农发行、我行)合作模式,我行联合政策性银行为成片区改造提供项目融资,在发挥我行网点多、人员足、网络广等优势的基础上,为片区改造提供个人金融服务。二是推出两款融资产品。通过简化石改贷业务流程和准入标准,创新多种担保方式,陆续推出“刺桐红·安居贷”、“刺桐红·安居工程”等融资新产品,有效缓解村民资金困难。三是整合四种融资模式。我行充分利用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行的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石头房改造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村民联保、保证、预授信函、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产抵押等融资产品,整合、创新可复制、易推广的融资模式。现已形成泉港区尝试启动“预授信函”、惠安联群村采用联保加保证方式、石狮长福片区试行“订单模式”、 南安四甲村“推荐函”方式申贷等融资模式。四是实现批量线上办贷。通过石结构房屋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和农村小额住房按揭批量贷款系统,实现基础数据的建档,融资业务的在线批量受理、审查、审批、发放、贴息资金的在线直补等核心功能,整村推进批量开办业务,全力支持政府民生工程建设。五是打造迷你“流动银行”。充分利用在大泉州服务范围全覆盖的优势,配备“刺桐红·流动服务车”,利用车上自助通、自助发卡机等设备,服务范围包括融资咨询,信贷业务受理、开卡等非现金业务,组成了迷你“流动银行”,把银行柜台搬到村民“家门口”。六是开展立体式宣传。我行借助网点、电子渠道、96335客服中心等传统渠道,协调各主流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我行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进度,在央广网、和讯网、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等媒体相继报道我行在全市乃至全国先行先试的做法。

随后,李建辉副市长做工作部署。他充分肯定了泉州农商银行介绍石改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并就推动今年石改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扎实推进项目。要求各地要根据项目清单,制定工作计划;要抓好示范项目,推动十个示范项目全面开工,切实抓好10个农村示范项目,探索创新、典型引路,全面铺开零星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加强传统建筑保护,传承文化特色,坚持翻建和改造结合推进,留足公共空间,避免大拆大建;加强规划策划,统一建筑风貌,制定激励政策,做好项目规划,大力推行货币化补偿。二是做好服务保障。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全面启动“两证”办理工作,做好审批服务;强化质量、技术保障,加快编制《石结构房屋修缮加固技术规程》;建立巡查机制,制作“石改房屋信息牌”,加强建筑材料管理;及时公布信息,解决群众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力量,激发群众自发改造的热情;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探索融资方式,多方引资,解决融资难题。三是建立健全机制。要充实石改办等工作机构,各地制定绩效考评制度、领导挂钩制度等机制,定期督查、随机抽查,每月通报。

最后,周银芳副书记指出,今年石改工作是关键的一年,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深化认识。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造福工程、民心工程、安居工程、德政工程,要求各级干部摒弃“等靠”、“拖慢”的思想。二是明确任务。紧盯任务抓落实,明确目标。三是全力推进。要有计划、全方位、按进度加快推进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做到每旬有进展、每月有通报、每季有检查。四是突破难点。要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好传承文化特色与完成改造任务难结合的问题,解决好改造中如何整体提升的问题,解决好重点片区改造的问题,解决好困难户改造问题,解决好规划慢审批难的问题,解决好群众发动难的问题。五是示范带动。发挥现有典型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探索新的做法。六是强化责任。要自加压力,提高思想认识,将石改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林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