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不良贷款催收骗局

文章作者:南安农村商业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5日

一、案情回顾

2022年春节期间,我行贷款逾期客户梁某某主动前来还款,而后该客户又继续收到催收短信及电话,客户十分不解,遂情绪激动地质问我行工作人员,为什么已归还欠款,仍在打催收电话及发送催收短信。在与客户沟通中了解到,催收电话为归属地在四川的外地号码,而催收短信内容为:“【重要通知】梁某某,涉嫌恶意拖欠我行贷款,已委托律师通过法律程序追讨,案件已进入诉前调查取证阶段,将会收取相关证据作为诉讼材料(包括:贷款合同、逾期通知你还款证据)等;届时将面临经济损失承担所有律师费及诉讼费用、纳入失信人名单、冻结名下所有账户,做好应诉准备,撤案回A”,该短信的发送号码并非银行等正规机构的官方客服号码,短信内容也没有相关机构的抬头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后认定该客户正在遭遇电信诈骗,目前还处于诈骗的前期阶段,接下去可能就是通过各种套路让客户进行转账汇款。为避免客户受骗上当,我行客户经理明确告知我行逾期贷款的催收流程及催收方式,并对其普及个人金融信息的重要性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最终,该客户对我行的工作流程有了清楚地知晓,并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将会更加注意防范相关电信诈骗,有效保护了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二、案例分析

 1、高龄客户仍是诈骗人员主要对象,案例中的梁某某年龄已将近60岁,诈骗分子利用高龄客户对他人的防范心理弱,容易轻信他人的心理特点,利用贷款逾期信息,使其对诈骗深信不疑。同时高龄客户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够全面,对相关业务流程不够清楚,更容易让其陷入骗局。高龄客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较弱,容易受诈骗分子的误导,将个人的账户信息甚至密码、手机验证码等直接泄露给诈骗分子,极易导致实质的资金损失。

  2、银行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针对不同客户特点,银行的专业人员要帮助客户去伪存真。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素质帮助客户进行分析,必要情况下采取更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帮助客户识别诈骗分子的阴谋。

3、在发现疑似电信诈骗的情况,可及时报警,借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形成合力对客户进行说服,及时制止客户步步陷入骗局。


三、风险提示

网络诈骗手段花样百出,套路层出不穷,如何守住安全底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名消费者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到“不轻信”。正规的单位机构都会向社会公布官方的客服电话,要仔细甄别,不轻信、不回拨收到的异常信息或电话。不管不法分子说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做到:“不信、不看、不点击、不链接”,以防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实施诈骗。如果确有担心可及时向亲友或者公安机关咨询。

2、要做到“不透露”。不要轻易向外透露身份证件号码、账号、卡片信息等;不相信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的行为,不向任何人发送带有银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图片。不要随意丢弃银行卡和刷卡消费或者ATM设备的交易凭条。

3、要做到“不随意转账”。了解银行卡使用常识、使用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在汇款前要确认收款人信息的正确性,不向陌生人汇款。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提醒,仔细核对交易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是否正确,关注账户变动情况,定期检查账户资金交易明细和余额。

4、要做到“及时报警”。如果确实上当受骗,要第一时间打“110”报警,并提供骗子的银行账户、联系电话、诈骗过程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侦查破案工作。

5、要做“提高警惕,慎设账户密码”。妥善设置银行卡密码,不使用同一数字、生日、身份证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简单密码;不将银行卡密码作为其他网站、APP的密码;多张银行卡不使用同一密码,并定期更改银行卡密码;要使用资金额较少的银行卡或开立个人Ⅱ类、Ⅲ类户专门用于办理网络支付。

6、要做到“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学习金融知识,增强自身识别意识。多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的特征,处理流程以及金融常识,通过掌握金融知识有效识别诈骗分子的谎言,避免资金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