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家河感悟主席的“初心”
文章作者:罗源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8日
作为知青,习主席在梁家河为农村和农民实干巧干成就了七年光辉岁月,作为农信人,生于农村服务三农,我们更应追寻习主席的脚步,全心全意服务三农,成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不仅是习主席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源于自己在农村插队时所引发的青春感悟。从十五六岁刚来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梁家河时的坚定自信,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见证着习主席意志的磨练和信念的树立。
读书永无止境。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习主席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彻习主席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主席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对于我们农信人来说,要把读书学习当成每天刷牙洗脸一样的日常动作,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农信大家庭里取得长足进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融入黄土展作为。习主席的插队经历让他更加贴近实际,他深入农村、接触农民、操持农活,读懂了生活这门学问,读懂了农村这部大书。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们青年人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把农信梦融入伟大中国梦,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奋斗成就自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作为农信人,我们服务的群体大部分是农民,可能他们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对于我们的服务水平老百姓的心中都有一把很准的称。作为营销主力的客户经理,我们要认真调查每笔贷款的相关信息进而对授信提供良好的评判依据,这不仅是对借保相关责任人家庭的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要把每一笔发放的贷款当作自己口袋借出去一样,我想如果能做到这样就是相当出色的客户经理,我们罗源农信的经营也会更加稳健,我们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也会越来越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梁家河”。正因为如此,才越要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作为青年农信人的我们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观念意识的培养时期,人生轨迹的定向时期,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以习主席为榜样,用青春和热血汇聚实现农信梦的磅礴力量,践行服务三农的农信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