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原生家庭对人成长的影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观后感

文章作者:惠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0日

起初激起我看这本书是几个读书博主多次推荐,外加比尔·盖茨和奥巴马发长文大力举荐,我也是跟风的下载了电子书阅读了一番。故事内容很简单,大致就是一个在17岁前从未上过学的大山女孩,通过教育实现了自我,成了剑桥大学的博士。简而言之,本书是一个已成功人士的个人自传。

本书的中文名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而英文名为《educated》,直译的意思就是被教育。个人觉得中文译名比原名更契合原文内容,作者的确是脱离了她原生家庭的束缚,离开了大山,飞往属于她自己的“山”。但是本书中关于她被教育内容提及较少,大多是关于她在大山中的流水账般的苦难经历,而她的教育经历却像开了挂般的顺风顺水。除了书中结尾说到“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硬是强调二者联系外,我几乎感受不到教育的力量。当然,我不否认作者现实中因为教育而改变,但至少我在书中完全读不出这层意思来。

然而,这本书也有引起我深思的地方,就是一个非主流原生家庭对一个小孩成长的影响。作者笔下的家庭奇葩到让你无法想象,阅读过程中你甚至想跳着脚说要把塔拉(作者)的父母和哥哥抓起来判刑才能平复内心的愤怒。其中多少夸大成分我不知道,她的哥哥甚至都说作者是个骗子,但她哥哥也不否认塔拉所认为的事实即是她所存活的世界的真相。一个在暴力、强烈控制下成长的小孩,你无法体会她所看到的一切是怎样的一切。

在美国的山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们在家中出生,没有出生证明。一对父母、七个孩子,生病、受伤从不就医,这就是塔拉的家庭。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从小她就在父亲的废料场帮忙干活,或是跟随母亲制作酊剂和精油。她们与世隔绝,相信世界末日终将到来,每天都在囤积物资,做生存准备。 她一度笃信自己的未来就是早早结婚生子,继承母亲的工作去替人接生孩子。

她没上过学,一切仅因父亲的奇怪信念:学校是洗脑,送子女上学便是将她们交给恶魔。父亲偏执狂热,母亲顺从隐忍,这个家庭渐渐偏离主流太远,灾难如影随形。一家人伤痕累累。母亲遭遇重大车祸、哥哥腿着火亦或从高处坠落、父亲操作失误全身着火,即使重伤到生命垂危,宁愿靠着母亲收效甚微的草药治疗,也不愿意送往医院救治,尽管最后都奇迹般活下来,却让人唏嘘不已。她父亲始终认为这一切苦难都是上帝对自己家庭的考验。

随着塔拉步入青春期,父辈主张的不容置疑的声音开始在她心中动摇。父亲不顾她的安危,一次次将她推向咆哮着的几乎要将人脑袋咬下来的轧钢剪刀;一个哥哥屡屡出现暴力倾向,把她的头按进马桶,掐住她的脖子叫她妓女;母亲无视她所受的委屈而选择沉默。家的形象变了。家庭所谓的忠诚信条,成了围困她的牢笼。

她生活中处处感觉自己格格不入,起初没有朋友,与室友相处艰难。她不明白同居一个屋檐下需要承担家务、如厕后要洗手这样简单的道理,因为她就是被那样教育长大的:洁净是虚伪,污垢才是诚实。尽管她身在大学,部分的她仍未走出大山,仍未找到摆脱父母教诲的所谓真理、开始全新生活的勇气。

她被自己从前的生活和新生活割裂成两个人:一个被家庭紧紧捆绑,不舍离去;另一个想要展翅高飞,追逐自我。求学之路愈见光明,她一步一步重塑自己的人生,然而代价是被视为家庭的背叛者,与父母决裂。分离之痛让她一度发疯,整夜梦魇尖叫,光着脚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梦游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