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从“仙侠剧”聊“山海经”

文章作者:惠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7日

四荒八泽,山海为经,今天聊聊《山海经》。

仙侠剧一直是影视剧创作的热门题材,那些异彩纷呈、光怪陆离的人物、神兽形象给了作者、编剧无数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今年夏天,一部仙侠剧《琉璃》又悄无声息得火了,除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这部剧构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在剧中被人物化的可爱的神兽更吸引我。不过可以说,这些的创作起点都来源于我国最古老的神话传说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的编纂时间和作者在学界没有一个太统一的说法,很多研究学者认为这本著作非成书于一时、也非成书于一人,也有很多人说这部著作是在“大禹治水”期间,大禹走过的路、见过的事物,由身边人执笔记录而成,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山海经》在山川、地理、药物、饮食、物种、神话等等方面的描述让它成为极具价值的著作。《山海经》的原文是晦涩难懂的古文,即使有着翻译,也难以在一章一节中摸索出框架,都是零散的神兽、人物的故事。

 山海经分“山经”和“海经”。“山经”多写山和兽,从它的描述中衍生的拟人化、各具个性的凤凰、青龙、腾蛇、九尾狐等等都是常见的影视、游戏等的神兽形象。“海经”多写人物和故事,在它基础上架构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等都是熟悉的神话人物形象以及脍炙人口的故事。有学者的观点说,《山海经》中的描述或许确有其事,但是在记录者的笔下加入了夸张和想象,无法得到证实但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在剧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形象是腾蛇,它是主人公的灵兽,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更像是“宠物”。影视剧的作品中一开始给予腾蛇的就是一个“人”的形象,从嚣张蛮横的天界神兽到忠心护主的情义朋友,这个角色圈粉无数。《山海经》中写:“柴桑之山,多白蛇、飞蛇。”《荀子》写:“腾蛇无足而飞”,所以会飞的蛇就是“腾蛇”,此后,腾蛇的画像都是一条带有翅膀的蛇,是星宿之一。

将《山海经》中的“三观”——时空观、种族观、生死观作为基础架构新的文学创作世界观,再融合进当代的情感结构、生活经验等等进行改造和创新,最终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也是我们一直探寻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途径之一。 神话故事也好,现代创作也罢,我们一直在承前启后,扬旧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