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读《扫除道》有感

文章作者:惠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2日

断舍离的概念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断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想法;处理掉没有用的东西;舍弃对物质的迷恋。日本的键山秀三郎一个专注于卫生打扫的企业家,他面对公司的陈疴旧病无从下手时,采取了断舍离的方式-――打扫,形成了一本著作《扫除道》,把卫生大扫除做到极致,让一个公司因此而强大。这就是扫除道的神奇能量,能让我们在不断的扫除中学会感恩、自救、观察与等待。

学会感恩。键山秀三郎说,有感动才叫人生。人不是因为幸福才感恩,而是因为感恩才幸福。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杯水一口饭的付出与成全才有了我们,难道不应该感恩吗?如此质朴的想法,令我们动容,也发人深省。在工作中我几乎承包了柜台内的厕所,而且不仅限于此,从一开始的略有报怨到现在的感恩,回首走过的心路历程不因为付出而抱怨,因为付出而懂得珍惜和感恩。同事得到了一个清新的厕所环境,而我得到一颗感恩的心。

学会观察。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往往是不做家务的那一方会漠视家里的一切。如果你是一位已婚妇女,你是不是经常报怨自己的丈夫好像眼里都没有活,地板脏了,房间乱了,他都没发现。因为他没有打扫,没有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如果有去打扫,就会去关注细节,进而不断的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类似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延伸到工作中来,在一个工作团体中也是如此,做生活和工作的有心人,要求我们关注这当中的每一个细节。经常去归置那些被客户拿乱的凭证,你就会发现什么业务经常办理。

学会自救。如果你感到心浮气躁,生活无助,做事无章法,效率低下时,试试将自己周围的环境的打扫一下。让自己置身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能让我们的心绪趋于平静回归理智。我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其实整洁的环境不就是另一个无形的理想中的自我吗?什么是扫除的动力?是自我内心渴望的那个完美的“善人”在与另一个“丑陋”和自我对抗。在“善我”与“恶我”之间博弈,唯有向善的力量才能自我救赎。

学会等待。扫除最忌风暴式扫除。南北禅宗的两个代表人物神秀和慧能分别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人,不可能像慧能那样一朝顿悟成佛。等待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每日的勤拂拭,磨砺我们的心性,沉下心来做好每一件事,打扫每一方寸,让我们在等待中提升自己的心性。

在不断的扫除中收获感恩的心、学会观察、得到自我救赎、学会等待。摒弃杂物,打扫尘埃,断掉杂念,舍弃旧物,离弃物欲。让自己感知生活的触角变灵敏,先从自己动起来,不断的自我沉淀中带动家人、同事一起感知生活、唤醒初心。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扫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