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单·2019
文章作者:惠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2日
2019年看了六本书,最近都看余华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等,都是纸质书,看书的契机是因为看了之前央视《朗读者》节目里面对于作家余华的访问,最近还有准备继续买其他系列作品,其中感触最深的是《第七天》,这也是我想推荐的书籍。
余华总是用荒诞的文笔来讲述稀奇古怪的故事,其中不乏阐述了现实的真实和生命的不易,但是总是能够戳中泪点和长久的思考。《第七天》是余华2013年的作品,虽然不是大篇幅的小说,却直面生死、直面世俗、直面绝望,甚至讲述的比恨更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看了许多的评论,各家说法不一,褒贬也不一,但是我却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一个刚刚去世的死者“我”(即杨飞),这个人没有墓地,无法安息,在生与死的边境线上游荡,来到一个名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那里聚集了很多没有墓地的死者,那里人人死而平等,在死后的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主人公杨飞是主环,成环式结构模式,用回忆将故事串联,追忆和思考爱恨情仇,将生者与逝者的种种不堪与悔恨传递给每个无家可归的游魂。广泛涉及官僚腐化、官民对立、贫富分化、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暴力执法、食品安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市鼠族等各阶层各方面的问题,情节内容的怪诞离奇,用了杂闻和隐喻功能对当下生活环境的暗示是显而易见的,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出现在死后杨飞的世界里,符合作者余华小说的叙事风格。《第七天》几乎零距离地逼近社会现实,不同之处在于它借助新闻热点,并非为了制造噱头。记得有位北大教授是这样评论这部小说的:余华的《第七天》把中国人的悲哀和善良都写绝了。
对于我而言,最开始只是因为书本上的一个白色灵魂图案吸引了我,相较于他其他作品一致的黑底红字的印刷封面,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整部小说以一个荒诞的开头开始,让主人公吃饭意外而亡,接着一系列更加荒诞的情节,整合了整部的荒诞之作。给人震撼之意,不可言喻。荒诞一词,之前更多是描述西方的一个派别的作品形式,在国内作家中用这种手法写作的比较少,余华依旧延续他作品的风格,《第七天》是其荒诞风格的又一代表作,在读作品之时,愤怒与欣喜、遗憾与憧憬、无私与同情......各种情绪不断交替感染。震撼之余,给了我更多的是思考,感觉全书似乎是充满了一种宗教式的忏悔情愫,包裹着每个逝者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我能够真实地看到那个渺小而平凡的自己,能够看到许多和我一样有着简单的工作,简单的家庭,简单的一切的人对于生活寄予不同的规划、不同的愿望、不同的期盼,更能看到各种生活不一样的回馈和结果,也因此,让我对于生命的价值有了更多的理解。
记得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所说的,“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我觉得余华就是这个举烛人,而我们借着他给的烛光,对自己的来时路和未来路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省,让自己能够抓住和延续现实的幸福和温暖。漫漫人生路,春夏秋冬的不断交替,喜怒哀乐的不断延续,让我们简单平凡幸福的生活继续延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