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论信贷文化建设中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文章作者:福清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2日

数十年来,我们农信人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新农信人,我们自入社起就明白:传承老农信人艰苦朴素的精神、投身于支农支小的伟大事业是我们后辈的使命。那么什么是我们需要传承的企业文化呢?扎根于农村的我们,是什么优秀的品质能支持我们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我们的工作环境之中。

众所周知,我们信用社是全省服务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大量的网点分布在大山、远郊之中。这些坚守在大山、远郊之中的网点与员工,数十年间深深的融入到乡村的经济发展之中。这种地利上的融合,是源于我们服务三农和小微的基因。这也正是我们基层信用社被乡里乡亲亲切地称为“厝边银行”的原因。五大行高喊着要“上山下乡”之时,我们却早早扎根于乡村远郊。福建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各地产业经济、风俗文化和市场需求不尽相同。而我们坚持的“小法人、大系统”的战略,因地制宜地提供金融服务;正是我们精确把握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小而广泛分布的网点是我们在竞争中的地利优势;而灵活的“大系统,小法人”组织架构正是我们面对福建这一极细分的市场的基因优势。

网点数量多,是我们致力于服务三农和小微的企业使命使然。灵活的“小法人”组织架构是我们发挥网点数量优势、提高细分市场竞争能力的来源。而统一的“大系统”能有效降低我们的共同成本;并在我们核心战略的研究、提供并指导发挥重大作用。于是,我们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中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地域性优势。

在我们的发展中,与客户的亲密的关系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大量的同事投身于大山、献身于边远。坚守基层数十年的同事们与当地居民相熟相知。当地居民对我们的信任,使我们的工作如鱼得水。另一方面,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相对简单、信息渠道相对闭塞。我们也是他们获取金融信息的重要渠道。从“垄上行”金融服务队到“狗不叫”客户经理,是我们坚持走完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里路重要通道。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后,农村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才使得我们在这一市场中能处在优势地位。因为熟人的一句话,能够抵过陌生人的千言万语。而我们的基因恰是要扎根农村做农民的好邻居。

综上所述,在地利与人和上的优势是源自我们服务三农的使命。我们也为了地利与人和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在过去的十年间,我们靠地利与人和把握住祖国经济腾飞的历史性机遇。可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地利与人和,查理·芒格曾说“手中只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如果我们仅有地利与人和上的优势,遇到任何问题都妄图以地利与人际关系来解决;那么我们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孙膑兵法·月战》中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我们如果只依靠地利与人和,在市场的竞争中虽能暂时取胜,却也会留下隐患。而天时或是精准把握市场浪潮,亦或是持续开发出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产品。而我们新农信人的使命就是——在发扬前辈们构建的地利与人和的基础之上,达到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