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336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农信快讯 > 农信动态

福建农信解锁“土特产”密码,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作者:省联社办公室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福建农信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壮大强村富民硕果。

盘活“土”资源

让“物产”成“特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闽大地上,一方独有一方物产。福建农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盘活乡村资源,让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实现让“一方水土带富一方人”。

点“水”成金,生态水变富民水

光泽县地处福建西北部,闽江富屯溪上游,县域内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是我省唯一全流域水质达到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的县。

位于光泽县鸾凤乡油溪村的北坑矿区内,光泽农信联社贷前调查组深入了解光泽县玉女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矿泉水项目,该矿泉水项目主要利用北坑矿区勘探出的4口地下井,出水量达3400多吨/天,全年可超百万吨,水质达到国家矿泉水标准。该公司前期项目建设已投入近千万元,今年年底就能生产成品矿泉水,但在采购生产设备时却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光泽农信联社得知后,主动介入,为其授信600万元,给予利率优惠倾斜,帮助企业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点草成金”,杂草变菌草

走进顺昌县兴源村就可以看见,一片片高大翠绿的菌草随风起伏,一个个食用菌大棚林立而起的壮丽景观。兴源村“以草代木”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解决了当地“菌林矛盾”的难题,成为县里运用菌草技术推动乡村振兴的标杆。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地,在过去可都是村里的抛荒地。”村集体从村民手里租用了这70亩荒地,想通过建食用菌种植大棚,盘活这些荒地,可又苦于资金短缺。顺昌农信联社金融助理下乡走访时,了解到了村里的难题,联社与兴源村生态银行、县国有林场合作,用村里6970亩林地的碳汇权做质押担保,向兴源村授信200万元。现在,基地建起了75个食用菌大棚,年产食用菌达到了1200吨,产值1800万元,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

打造“特”色牌

让“特产”成“招牌”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福建农信着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推动特色产品从“卖原料”向“卖服务”“卖品牌”转变,擦亮特色产业“金招牌”,让乡村振兴之路越来越宽广。

创新融资模式,打造“蘑菇经济”

新览村位于长乐区鹤上镇紫薇山下,西踞鹤岭,东傍鹤溪,90年代初村民开展蘑菇生产,有30多年的蘑菇种植历史。在新览村文化创意园内,一排排粉刷一新、白墙红瓦的房子引人注目,走进去一看,美术馆、音乐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让人耳目一新。“你们能想象得到这些是以前的蘑菇种植房改造的吗?”说起“蘑菇屋”,家住新览村的陈美芳拿着长乐农商银行刚刚发放的10万元“星级文明贷”兴奋地介绍,“很早以前我们村民都是采用传统粗放方式种植蘑菇,后期这些蘑菇屋用不上了,村支书就带领大家对蘑菇屋进行了人居环境改造,参与环境治理的村民还可以评‘星级文明户’,享受长乐农商银行的优惠利率!”

为推动新览村“蘑菇产业+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长乐农商银行创新推广“星级文明户”普惠金融服务,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推广“星级文明贷”,打造“惠农信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融资新模式,为符合申请条件的村民提供优惠利率,推动村民用“文明分”换取“文明风”,进一步助力新览村走出集蘑菇种植、加工、销售与乡村文旅为一体的新路子。

批量授信,打造“庭院经济”

松溪县长江村一座座农家小院房前屋后,一串串玲珑剔透的葡萄挂满藤蔓。“感谢松溪农信联社的支持,今年,我院子里葡萄产量预计会比去年多一半,加上制作葡萄酒销售,收入肯定能翻倍。"望着玲珑饱满的果实,李某兴奋地说。李某利用住宅及其周围空地种植葡萄已经多年,今年初,想通过扩种和优化品种提高产量,但因资金缺乏犯起了愁。

松溪农信联社金融指导员在驻村中了解到该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村党支部进行对接,得知和李某一样想通过优化品种提高产量的村民还有很多,随后,通过“党支部+农信社+合作社+农户”模式,为长江村“一户一庭院,多户连成片”的小规模化庭院经济,进行批量授信。截至10月末,共支持53户,金额近386万元,解决了种植户优化葡萄品种和扩种的资金缺乏难题,让小小葡萄产生大效益,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延伸“产”业链

让“招牌”成“效益”

福建农信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着力在特色“招牌”上下功夫,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让“小产业”撬动“大发展”。

瞄准“全链条”,“贷”动茶山绿

大田县,是“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美人茶之乡”。90%以上的茶园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独特的宜茶环境,孕育了众多优质名茶。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39亿元。“近年来,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我的茶叶种植有了资金保障,让我的干劲更足了!”经营茶山的郭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屏山本地人,近来想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不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信用社申请了贷款,没想到当天就通过了审批,解决了自己的一大难题。

大田农信联社结合县域“美人茶”“高山茶”等特色产业,全力保障金融资源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倾斜,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农村产业融合以及茶山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茶山增产争效。同时,大田农信联社助力当地政府将茶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茶山茶园,一座座山头、一亩亩茶园从“固定资产”摇身变为网红打卡旅游胜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10月末,累计发放茶叶相关贷款超3.4亿元,惠及茶农、茶企2952户。

聚焦“三产融合”,“贷”动大闽生

连城县是著名的“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世界地瓜之都”,全县地瓜种植面积8.1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近112亿元。

连城农信联社以地瓜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与农业农村局、龙头企业建立“金融助理+龙头企业+农户”金融服务模式,根据连城地瓜产业以二产为核心带动一产、推动三产的产业结构特点,把金融服务向外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推动连城地瓜产业持续发展。截至10月末,发放地瓜干产业相关贷款超5.2亿元,其中,一产方面发放为从事地瓜种植农户发放贷款2494笔近1.6亿元,二产方面为28家地瓜制品加工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近1.2亿元,为集中供热、包装制品企业提供信贷资金2000万元,三产方面为从事地瓜制品批发和零售的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115笔近1.5亿元,为运输业提供信贷资金8374万元。

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延伸“产”链条。福建农信将进一步聚焦主业,强化产品业务创新,认真写好金融支持“土特产”大文章,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产与村深度融合,迸发共富“生命力”。

供稿|光泽农信联社、顺昌农信联社

长乐农商银行、松溪农信联社

大田农信联社、连城农信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