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江社:“海参宝”引金融活水滋润沙江海参业
文章作者:霞浦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0日
霞浦县沙江镇,地处福建省霞浦县西南部,南临东吾洋,有竹江岛屹立中流,海水风景优美,山色鲜明,水光潋滟,这里曾经被项南同志喻为“福建大念山海经的缩影”。
从无到有,这里海参独好
2003年注定是特殊的,就在这一年沙江人民将海参从山东引回家。海参养殖实现从无到有,盛产于北方海域的海参因气温、海水盐度等原因,一直没有在南方养殖成功的记载。通过不断实践摸索,霞浦人改变了这个历史。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利用11月至次年4月当地海区水温适宜的优势,通过饲养大规格(15-30头/kg)半成品参苗为主,在次年4月底之前便可实现收成。该模式下海参生长速度快,明显缩短了养殖周期,收获和上市都比北方早一个季节,还可避开夏季台风盛发期。”海参种苗是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为了保证其种苗质量,2012年,霞浦县从海参发展的长远利益着想,利用现代渔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支持一鸣公司和厦门大学进行海参育苗项目,目前育苗已取得成功,正在进行苗种的海区驯化试验。此外,霞浦县利丰达水产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青岛瑞滋海珍品有限公司连续2年进行耐高温品种“高抗1号”南移吊笼养殖试验,目前进展顺利,已获专家组阶段性验收。
近几年,沙江镇借助东吾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海参养殖业。目前海参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成为了该镇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从弱到强,引入金融活水
从零零散散的单户养殖,到成规模片区养殖,沙江的海参产业从弱到强,实现质的飞跃。但随着海参养殖的持续发展,养殖户的融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养殖专业大户遭遇资金“瓶颈”而“望水兴叹”。针对这种现状,霞浦联社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推出“海参宝”仓单质押贷款,支持农户发展生产,稳步拓展农村生产营性贷款业务,及时解决水产养殖大户的资金需求。同时立足服务海参全产业链,对照产业链上的“养殖、加工、贸易”等不同环节客户的需求特点,把信贷支持范围由海参养殖领域延伸到加工、销售环节及辅助产业方面,积极提供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海参产业做大做强。
以沙江镇围江村为例,该村共有728户、2717人,该村属典型的“养殖村”,全村均以海参、海带养殖为生,其中从事海参养殖的渔民就有300多户。一位养殖海参的村民高兴地说:“今年养殖的海参供不应求,不少辽宁、山东、北京的客商络绎不绝,价格上涨幅度大,总的来说收益不错。“要让群众致富,就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而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要有雄厚资金支持。”围江村主任苏培园喜上眉梢说到:从小批量的投放海参,到大批量养殖,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霞浦联社贷款资金扶持给村里注入了金融活力,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百万富翁。
霞浦联社始终关注如何提升便民服务水平,针对水产养殖户融资需求急、劳动时间不稳定的特点,灵活调配工作时间,利用流动服务车下乡时机,进村入户收集养殖户贷款资料等机制,让金融活水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这也将有助于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沙江海参养殖,当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