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情感
文章作者:武夷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4日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不仅喜欢吃,而且会吃。这不仅仅是因为食物本身能够给味蕾带来愉悦的体验,更是因为食物之中还包含着形式各异的情感,不论是亲情,友情,回忆之情,通通都可以蕴含在食物之中,在你的味蕾碰到它的那一刻,爆发出来。
没有什么东西比食物更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食物更能让人牢记一个地方的记忆。外出旅行的人们,必做的事情可能不是游遍当地的景点,而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尝遍当地的美食。滚烫飘香的火锅让人们记住了四川;品种繁多的早茶让人们记住了广州;大快朵颐的羊肉让人们记住了新疆;味鲜量足的大碗菜让人们记住了东北……但是每个人心里又有那么一些食物,无论经历过多少岁月,品尝过多少美食,都能够始终处于无法撼动的地位,那就是家乡的食物。
食物能够让情感归拢。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不是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而是因为一到过年就有好多好吃的。许多一年都见不着一次的亲戚,恐怕也只有在过年的饭桌上才可以聚集的整整齐齐,这股热闹劲儿是其它时候不会有的。从全国各地返乡的亲戚,边吃边聊着一整年的各种经历,谈谈工作,祝福老人,鼓励孩子,发发红包。只有家乡的食物有这般魔力,可以给人带来饱腹幸福感的同时又让大家放下疲惫侃侃而谈。
食物能够让情感表达。记忆里,妈妈生日,爸爸似乎从来没有买过东西。没有花,没有衣服,没有化妆品。但是他总能记得妈妈的生日,并且会在妈妈回家的前就泡好一碗加了鸡蛋的鸡肉线面。妈妈看到煮好的面,也会十分开心,然后在爸爸生日的时候也煮上一桌喜欢的菜,简简单单的吃一顿, 尽管没有很华丽的礼物,很出乎意料的惊喜,很繁琐的工序,但是两个人这样几十年却也都十分开心,这是爱自然的表达。
食物能够让情感响应。现在在外工作,也就愈发的想念家里妈妈做的食物,尽管有些在以前吃的乏味的东西,现在想起来却如此美味。因而每当我要回家前,妈妈便会打电话问我想要吃些什么,这时候不论再麻烦的要求,她都会答应。下班赶着动车到家时已经七八点,饥肠辘辘的我进门能够看到满桌的饭菜,顿时觉得再也没有什么比这还要幸福了,有时候要清除一身疲劳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就是吃上一顿家里的饭菜。
食物是记忆最好的载体。曾经去过一些地方旅游,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地的建筑风景,但是一旦重新品尝到当地的美食,那模糊了的记忆仿佛被清水擦拭一般变得十分清晰。甚至于对亲人的想念,也可以寄托在食物之中,奶奶已经去世了许多年,小时候,她时常牵着我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玩,小时候贪吃的我更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十几年过去了,虽然老人已经不在,但是那些店面却依然在熟悉的地方开门营业,每当走到一个地方,吃起那里的食物,就能想起当初奶奶带着我给我买东西吃的场景。
我是好吃的人,食物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和情感,它让我感受到幸福,也让我能够用更自然的方式表达我的情感。对食物的热爱即是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这份热忱不仅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磨,反而会愈加的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