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
文章作者:武夷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5日
我的家乡在著名“双世遗”城市武夷山九曲溪上游,名叫曹墩村。村庄虽然不大,但地势很平坦,自古以“平川”之府著称,因历史较为久远,自然就传有些风土人情,乡约民俗。眼下,端午节就要到了,在这我给大伙讲讲家乡端午的一些习俗。
小时候,我对端午节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有粽子吃。长大后,发现家乡的端午节不仅有粽子吃,更有赛龙舟等丰富多彩的习俗。在端午节的前夕,当地居民就开始包粽子,准备过节。期间,村民们视天气情况,陆陆续续上山采草药,五花八门近百种,洗净晒干后,待端午当日制成干草药团,略比鸡蛋小,俗称“凤凰蛋"。可别小瞧这些小药团,它们不仅是纯中药制作,还能治感冒咳嗽等多种疾病。在端午节的当天清晨,家家户户会上山采几种特别的植物,如大艾叶、野白地瓜藤等,采来后定在当日上午挂上自家大门、后门对联处,作“驱邪"之用。几乎同一时刻,每家每户必有一人在自家的前庭后院墙脚上挥撒着白石灰,为驱虫蛇之象征。在中餐节饭上,当地人定会做上一道菜,极其普通的菜,那就是“田螺”。相传当餐每人必须吃上七粒田螺,日后眼睛就能明亮,视力极好。此外,每人当天还必须至少吃上一个粽子,以证实素称的谚语“端午吃了粽,棉袄方可送”。意思是说端午节过后,夏天才真正到来,棉袄才可以收起,小朋友才能去河里游泳,且有“过了端午这一天,下河游泳水不冰"之说。这也充分表明了咱当地人对气候等天文地理的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