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文章作者:武夷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8日


引言



       随着小微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小微企业这个群体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范围内,也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土地,就业困难,如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合同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存储成本也在上升,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其中又以融资难问题最为突出。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中,大型企业贷款率为在80%以上,然而小微企业得到的贷款只有不到20%。国内总计6000余万的小微企业的GDP的贡献多达60%左右,同时创造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并且直接或间接带来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1]。小微企业得到的服务和它对社会的贡献度明显是不对称的。小微企业急需一种适合它们发展的融资模式,帮助它们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1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被称为小微企业,这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具体标准依据企业员工数、主营收入、总资产额等指标,再分别按行业特点制定[2]。例如在农、林、牧、渔业中全年营业收入不足50万的属于小微企业;在建筑业中小微企业则是营业收入或资产总额不足300万元;零售业中,小微企业是从业人员营业收入不足100万元或员工不足10人的[3]。总体而言小微企业具有资本金少,运作灵活的特点。


1.1融资需求与规模

2013年《中国小企业融资状况与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小微企业2010年资金需求为7287.8亿元,然而实际新增融资只有1087.01亿元,实际新增融资仅占需求的14.9%。2013年资金需求达到9756.11亿元,而实际新增融资只有1209.7亿元,实际新增融资仅占需求的12.4% [4]。2007年到2010年我国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从7287.8亿元增长了9756.11亿元,增长33.87%。但实际融资仅从1087.01亿元增长到1209.7亿元,仅增长11.29%,远低于新增需求增长。

表1 中国2014年不同类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业务(亿元)

Table 1 different types of bank loans of Micro-Enterprise and personal loans in 2012(million)

 

银行类别

总资产

(亿元)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

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亿元)

小微与经营个贷合计余额(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

579360

39636

10719

50355

股份制商业银行

234408

16389

9768

26157

城市商业银行

123469

15948

4174

20122

村镇银行

3190

1042

996

203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超过了其他各类银行的总和,但在贷款总额上也50355亿元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超过其他三类商业银行总和48317亿元,而且在结构上,各类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均超过个人经营性贷款。

表2 中国2014年银行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

Table 2  different types of bank loans of Micro-Enterprise and personal loans in 2012(%)

 

银行类别

平均资产

(亿元)

小微企业贷款与占企业贷款比重(%)

小微企业贷款占资产比重(%)

个人经营性贷款占资产比重(%)

小微与经营个贷合计占比(%)

大型商业银行

115880

19.90

6.84

1.85

8.69

股份制商业银行

19533

22.10

6.98

4.17

11.15

城市商业银行

858

39.72

12.91

3.38

16.29

村镇银行

4

87.88

32.67

31.23

63.90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由表1表2可以看出,随着资产规模的逐渐减小,各类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重逐渐上升;由大型商业银行的19.90%到村镇银行的87.88%,说明资产规模越小的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贷款中越侧重小微企业。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占资产比重也逐渐上升,由大型商业银行的8.69%到村镇银行的63.90%,说明采用便捷贷款、快速审批的小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小额贷款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走势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实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全国共有6080家小额贷款公司,同比增长41.99%;贷款余额达5921.68亿元,同比增长51.25%。截至2013年三季度,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398家,贷款余额7535亿元。与其他信贷不同,小额信贷主要解决一些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


1.2融资渠道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民间借贷、小贷公司借款、向供应商或客户提取预收账款、担保公司或典当行借款、内部筹资及其他渠道。这些传统渠道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的生力军。

图1小微企业在争取外部融资时选择统计

Fig 1 Micro-Enterprise choose statistics in the fight for external financing

数据来源:2014年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

2014年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如图1,银行是小微企业需要融资时的首选渠道,占66.7%。其次是向亲戚朋友借钱,占11.6%,向民间借贷及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比例均占6%,内部员工集资比重为0.9%。说明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向内部员工集资几乎是不可行,因为小微企业的内部员工都是为小微企业工作的弱势群体,基本无集资能力。

图2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微型、小型企业比例

Fig 2 Borrow money from relatives and friends of Micro-Enterprise proportion

数据来源:2014年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

如图2所示,微型企业更倾向向亲戚朋友借钱以供需求,达24.3%比小型企业的借钱倾向高出16.8%。因为微型企业比小型企业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相比只能更多地向亲戚朋友借钱。


2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1融资缺口大

由2013年《中国小企业融资状况与调查》的融资规模与需求对比得知。2010年的融资缺口达到6200.79亿元,占资金需求的85.1%。2010年融资缺口达到8546.41亿元,占资金需求的87.6%[4]。在融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缺口。显然,小微企业存在严重短缺的货币需求且在不断加剧,小微企业越来越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1.2贷款周期过短

贷款期限太短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博鳌论坛《2014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三成的企业要获得长期的资金。在有借款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借款大部分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向小微企业融资提供的融资支持具有短期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其信贷周期较短。但是,多数小微企业长期需要金融支持,其多以多次短贷续接以满足长期贷款需求 [5]


 

2.1.3融资渠道狭窄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简单,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都是以自有资金或者是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资金作为企业的初始资金的,我国小微企业一般没有诸如股权融资或者债券融资这类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再加上我国又没有建立与之匹配的金融机构为其发展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所以,一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向银行贷款,除了向银行贷款,小微企业很少有其它的融资途径,然而小微企业又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或者只是得到其自身发展的一小部分金融支持,根本无法根本的满足企业发展的内生需要。


2.1.4融资成本难控制

图3小微企业借款综合成本年息分布统计

Fig 3 Borrowing costs per annum integrated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

从图3可以看出59.4%的小微企业的借贷成本在5%—10%。另外超过四成的小微企业借款成本逾10%[5]

在资金成本、贷款利率主要由金融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经营成本控制是获得理想利润的关键。而金融机构都是追求利润最大的企业。正是因为在营销、调查、审批、放款、贷后管理、不良清收等环节中,由于小微企业有信息不透明、贷款额度小、贷款期限短的特点,所以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经营成本往往是大中企业的数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导致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为大中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挤占了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渠道空间。


2.2原因分析

小微企业之所以出现融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小微企业本身的原因,也有包括金融机构,政府和其他外部的原因。


2.2.1自身的局限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应该从自身的寻找原因。首先,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我国小微企业主要是由个体户开始创办并逐渐积累起来的。其中多数为和家庭成员合办、与朋友合资或者是在国有企业转型中形成的红帽子类型的企业。这个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6]。其特点主要是家族色彩较为浓厚,家族成员无论个人能力如何在企业中往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管理模式很难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引进优秀的人才,使企业缺乏创新力。


2.2.2银行金融服务不完全

在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之外,金融机构也有较大责任。我国金融机构的服务体制不完全,没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模式缺乏创新。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很少对小微企业服务。给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数量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虽然目前一些城市新组建的农商行主要是面向小微企业的,但是受到农商行自身规模、资金和服务水平的限制,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当然还有一些小型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成立之初是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主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与大型金融机构一样也存在一定的歧视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而且金融机构的融资模式还是较为传统,并没有太多的创新融资模式提供给小微企业。


2.2.3政策不完善,执行力弱

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小微企业目前尚且还没有统一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以及担保机构,对其发展也没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这在法律上对于小微企业是很不公平的。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管制,同时小微企业一般都不符合上市的要求,所以小微企业在市场上没有直接的融资渠道,很难从市场上获得资金。另一方面,虽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植企业融资的政策,但是很多政策实施措施不够明确,有科学性但是缺乏可操作性,这就使各级政府在贯彻这些政策时难度很大,具体实践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

2.2.4收集信息难

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所以有效控制风险的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小微企业一般缺乏合格的财务报表、抵押担保以及信用记录等信息;而其与客户的交易状况、信用状况等也很难直接获得。这会导致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难度过大[7]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政策法规

小型融资难问题从根本上不仅是一个金融问题,而是一个社会中的资源分配问题[8]。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对当地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其次,政府要规范民间融资机构和专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最后,应当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制度并完善社会的信用体系等方面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植力度,给予政策优惠,比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同时当地金融机构比较容易了解到当地小微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可以较好的克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经营风险较高的不足,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府补贴、财政存款等优惠政策,加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贷实力。

其次,构建小微企业数据库[7]。在国家推动大数据管理的形势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应当加强与企业和学界合作,共同努力构建我国小微企业的数据库,以便给小微企业提供精细化的管理[9]。小微企业数据库可以促进小微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中找出一条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道路。而且,金融机构可以从数据库中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贷款风险。通过大数据的支撑,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有效、激励相容的风险管理方法[10]

最后,完善融资市场体系。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融资方式,给小微企业提供专门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放宽民间资本对于创办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增加资金供给。允许民间资本可以先创办中小银行或者类银行,之后再根据这些银行的发展情况逐渐转化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促进银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打破大中型银行的金融垄断。资金供给者多了,不仅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而且由于竞争者多了,可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3.2改进银行信贷模式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机构也要全力响应和配合政府的工作,开发出更多创新的具有特色的融资方式为小微企业服务。

一般来说,大型商业银行的下属机构繁殖、总资产规模大、且业务齐全,若为了有效地开展业务和有效控制风险,使用更多的交易型贷款模型;因为信贷决策集中,决策链长,大银行的信贷决策的速度慢。而小银行由于分支机构少、资产规模小、业务种类少,更多采用关系型贷款模式;由于信贷决策分散,决策链短,小银行的信贷决策通常更快。

⑴设计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部门。例如,可以建立征信服务中心的一个小微企业或信贷业务,成立了一个特别的小微企业营销中心,审查中心和监控中心的人员配置,分离,对小微企业贷款前的资信调查、贷款中的审核以及贷款后的监督管理采取专业化的集中服务。对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不再只是仅仅查看财务报表,也要审查企业法人代表的品格、企业生产的产品。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对信贷流程进行改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量简化中间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提高融资效率。

⑵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模式[11]。具体包括:第一,创新抵押担保模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并结合本地特点,适当扩大信贷抵押担保范围,比如在一些沿海的水产品养殖地区,就可以推出以海域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品的贷款业务,一些物流公司,可以以其库存的货物仓单进行质押担保融资。第二,提供创新型的组合贷款模式。小微企业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品,所以常被银行拒之门外,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主要以小微企业的厂房设备等不动产作为抵押品,不足的部分由企业其他财产或其他补充担保方式的贷款模式。第三,完善网络联保融资模式,并加以推广。网络安全是使用网络信用和企业联保的好方法,给企业和银行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网络安全是不完美的,例如,这种方法需要注册时间必须至少为18个月,这就把新的企业拒之门外了。第四,积极开办网上银行,采取网商贷款模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金融机构开办网上银行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银行可以进行贷款业务,从事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活动。

⑶引入“信贷工厂”模式。“信贷工厂”是一种客户导向的批量风险管理模式,是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结合的一种批处理、流程化处理模式[12]。信贷工厂改变了以往以办理效率、产品、客户发展为主的分散性的经营管理方法,而以人员配置、机构设立、风险控制、目标客户等方面联合,进而形成“信贷工厂”模式。专业流水线的实现,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标准化,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风险控制的需求。这种融资方式,在贷款过程中,审批人员、贷款监督人员、客户经理等进行专业化分工,并且采用产业链的调查方法从各个角度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审查和交叉印证,从而对风险进行严格的监控[13]

⑷适当采取无抵押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审批时,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微企业,主要是调查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产品是否有生命力、企业是否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信用水平。此外还要重点调查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仅要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而且要关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如现金流量、负债情况、库存情况等,有条件还应该到实地进行现场考察。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无抵押小额贷款,当然因为无抵押所以利率可以适当提高。

⑸采取差别化的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的收益覆盖贷款风险的原则,可以对一些信誉良好或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采取差别化的贷款利率,给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政策。对于一些信誉一般,或以往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则可以提高贷款利率作为对他们以往不良的贷款行为的惩戒,这样可以给信誉不好的企业敲一个警钟,同时也激励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信誉。银行可以综合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以往的贷款风险情况和与银行的合作度等指标对企业的信誉进行打分,进而采取合理的贷款利率,取消以往利率一成不变的传统做法,下一次贷款的利率高低完全取决于企业以往的信誉。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也可以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3.3调整企业自身融资构成

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推出的创新融资方式,更重要的是小微企业需要调整自身融资结构,开拓融资渠道。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⑴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也更明确提出国家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同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又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即全民金融支持,也是鼓励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金融模式要发挥普惠的功能[14]

向阿里小额贷款申请贷款。小微企业可以采取无抵押无担保的融资方式向余额宝申请贷款,而且阿里巴巴也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首先,阿里巴巴可以使用支付宝的小微企业实时监测无担保抵押贷款的现金流,掌握企业的资本流动。其次,阿里巴巴可以根据信贷数据的商店,然后纳入风险评估的系统评价[15]。最后,阿里巴巴还可以利用支宝账户向淘宝商发放贷款从而简化融资手续,缩短融资时间,小微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融资。

⑵借助“担保+保险”融资模式。目前已经有些保险公司和担保机构合作推出“担保+保险”的新型融资模式,这是保险公司综合多种保险产品专门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的。主要是指在贷款担保合同和担保机构签订的小微企业,对保险公司的安全机构购买额外的保证保险,保险公司分担风险[16]。这样可以降低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以及银行的贷款风险,因为如果贷款到期后,企业无法还款,则由担保公司偿还,担保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索偿。小微企业也应该借助这种创新融资模式获得贷款,而且由于保险公司的介入可以在预防风险的上发挥作用。

⑶从企业金融到产业金融。发展产业集群化。小微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化,可以改善原来单个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低无法得到银行信任的情况。通过产业集群化,加大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小微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业务的往来,加快信息的传播,不守信用的企业很快就会被人所知晓,影响企业的声誉,可以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同时避免其他企业与其合作上当受骗,银行也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平台了解企业的各方面信息,降低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降低贷款风险,从而降低贷款利率。


3.4创新质押品制度

⑴抵押资产可“质押物”向“无形资产”转变的,从而创新抵押方式[17]。无形其包含了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此外也可将应收账款列入其内。无形资产是一种适合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担保品。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周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但是此类不良贷款的抵押资产处理相当复杂,回收成本较高。

⑵以包括林权,采矿权,海域使用权,农村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作为新的标准抵押品的[18]。明确权属关系的矿业权、林权;明确评估价值的知识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及宅基地使用权等,均是良好的抵押品。


3.5完善担保制度

    担保制度的建立是推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助力。

⑴发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市场结构。商业型担保机构的结构较政府型担保机构完善,在风险防范上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的基础性,应着推广发展商业型担保机构[19]

⑵可考虑建立多层的担保资金补偿机制。先是应在担保机构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而后分别提取代偿准备金、担保呆账准备金、普通准备金等三层次准备金。准备金的来源应主要由担保机构自足预留或政府补贴。最后是加强反担保。反担保是约束债务人的保证机制,风险防范的手段和有效的担保机构代偿补偿。

⑶构建担保业监管机制的构建。缺少法律法规律约束,导致担保行业监管无法可依,监管的权威性也大打折扣。同时担保制度发展过程中投机性的民间资本也会进入,这会使整个担保行业的社会信誉降低[20]。应该把制定专门的融资担保法律建设作为中国信用体系法律建设的一个部分,对担保机构的资格认定、准入制度、行为规范、法律责任、风险分担、退出机制等做出法律规定[21]。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创造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保障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依法监管。


3.6建设小额贷款公司体系

完善的小额贷款体系能更好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2]

⑴建立小贷行业协会。协会成员相互之间建立资金拆借渠道。同时,政府也建立小贷基金,专门用于协会成员紧急拆借。

⑵引入外部投资者与第三方评级机构[23]。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并减少对一定的融资渠道的依赖。评级机构可以向外部投资者提供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评价以及绩效评价,成熟以后还可以提供持续发展评价,这也既帮助小额信贷机构获得更多外部投资者青睐,以给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

⑶建立小贷保证保险制度。鉴于涉农融资和小微企业融资总体风险较大,且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识别与承受能力有限,若将具备一定资质的保险机构纳入小额贷款投放对象资产的风险评估与增信环节,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对涉农融资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专业化、系统化优势,鼓励具备一定资信水平的融资主体进行投保,便可引导小额贷款公司优先为已经投保的企业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1]舒威.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1,(12):3-4.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J].财务与会计,2011,(9):69-70.

[3]那涵坤.小微企业融资难浅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2,(11):57.

[4]黄孟复.中国小企业融资状况与调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学出版社,2010.

[5]董宇,胥昕.博鳌亚洲论坛发布2014年《小微金融发展报告》[EB/OL].(2014-04-08)[2014-05-13].http://Hainan

.ifeng.com/yuanchuang/detail_2014_04/08/2098720_0.shtml.

[6]张然,马勇.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23):76-77.

[7]徐敬堂.面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新模式——基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大胆探索[J].决策与信息,2013,(4):33-34.

[8]张威.小微融资难尚需破解[J].宁波经济,2014,(1):19.

[9]聂辉华,刘鹰,刘小玄.大数据时代亟需建立小微企业数据库[EB/OL].(2013-06-28)[2014-03-16].http://cfos.r

uc.edu.cn/Article/yjbg/201307/139.html.

[10]巴曙松.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中国经济报告,2013,(6):29-31.

[11]陈婷婷.浅议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题及银行信贷新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86

-89.

[12]吴秀英.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研究[D].中山大学,2010.

[13]胡煜.小企业“信贷工厂”业务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3):48-49.

[14]李晗.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J].银行家,2014,(4):89-91.

[15]毕曙明.网络联保的路径[J].经理人,2012,(6):86-86.

[16]傅平,李岳,韩振兴.保险业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思考[EB/OL].(2011-10-31)[2014-04-04].http://roll.sohu.c

om/20111031/n323972123.shtml.

[17]杨仕平,许修德.四川农发行抵质押担保现状及完善管理的建议[J].西南金融,2011,(9):62-63.

[18]吕志华,刘云刚.农地流转与金融产品创新[J].江苏农村经济,2011,(10):54-55.

[19]于潇,白雪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完善信用担保体系[J].商业时代,2010,(35):90-91.

[20]顾海峰.制度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2,(3):18-22.

[21]乔生,郑岑.金融危机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立法思考——兼论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立法[J].科学发展,2010,(5):69-76.

[22]刘国防,齐丽梅.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94-97.

[23]马延霞,张志红.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7):166-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