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打造四好银行 建言献策
文章作者:武夷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9日
在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农信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调整业务结构、拥抱互联网,与金融市场深度融合才能有未来。
从传统的单一服务向综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支农金融服务转变,打造升级版的福建农信,成为农信社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坚守核心业务不动摇
“三农”是孕育农信社成长发展的摇篮,是农信社生命之本,生存之基,是成就农信社这棵参天大树的良田沃土,农信社转型提质的路上不能脱农,离开“三农”,农信社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转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相反,农信社转型首当其中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夯实“三农”这个得天独厚的根本。要深刻践行服务“三农”的职责使命不动摇,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自己的阵地,进而为转型提质的下一步工作扎稳营盘。农信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点多面广的优势和血浓于水的社农之情进一步实现金融网点覆盖城乡,实现“三农”政策的更加深入的落实,实现产品研发更加满足“三农”所需,实现服务创新更加贴近“三农”需求,将服务“三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解农户所需,千方百计为“三农”服务。
二、发挥小额便民点优势,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路.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利用南安农商行的经验,分五步走,做好小额便民点。
(1)“收编”便民点,扩充网点和员工。将便民点当作是其下设的营业网点、商户当成是我社“员工”来管理。利用其“网点”多,“员工”熟的团队优势,成为信用社免费的宣传窗口和信息收集的根据地。
(2)培训“新员工”,提高商户能力和素质。
在完成“收编”工作后,注重这支队伍素质的建设。定期组织便民点商户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把“商户”当成行内的“员工”,耐心地介绍该行的产品。建立客户经理助理驻点机制,对商户进行现场辅导。
(3)打破发展瓶颈,为“员工”谋福利。
在业务发展淡季,随着便民点交易的下降,商户收入和主动性也有所下降。为了给便民点商户创收,适时推出便民点推荐办理业务的营销方案。通过营销团队,不断走访,讲解相关业务,让商户逐步接受新业务。同时,通过驻点考察交易量高的商户,分析该点的人流聚集情况、客户类型、办理业务种类等,与其他发展较慢的便民点商户分享,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员工”的收入增加了,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4)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网点知名度。
联社可以购进金融流动服务车,把金融流动服务车的灵活性与便民点“网点”相结合,在活动现场配备各种精美小礼物,吸引村民眼球,使更多的村民加深对便民点“网点”的良好印象,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
(5)巧借“网点”升级,营造竞争氛围。
每月定期关注辖内便民点“网点”的交易量,及时对便民点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认真统筹规划,对交易量较好,商户配合度较高的“网点”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升级,为商户免费装修、布设广告、配备办公设备等,在提高便民点整体形象、方便客户办理业务时,更让商户得到实惠。通过对部分“网点”的升级,营造相互比拼、争取业务、竞争发展的氛围,各“网点”相互带动,协同发展。
三、打造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支农金融服务
加强宣传,开展“周周进社区,周周有营销”系列活动,通过大型社区公益活动,定期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驻点,解决社区居民的金融疑难,在社区进行讲座,普及金融知识。
同时做好七彩商圈,与店家联盟,店家可以享受到贷款的优惠,客户持有我社的储蓄卡能享受到打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