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关于联网核查的几个问题探讨

文章作者:泰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8日

笔者在对柜台业务日常工作检查中发现部分柜员对客户的身份联网核查存有不少困惑,现就人行对此问题的相关规定和人行对近几年各金融机构的咨询函答复探讨一下联网核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联网核查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联网核查?简而言之就是记住一名话,“在需要核对客户提供的居民身份证件时都应进行联网核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有很多条款都有规定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需要核对客户的身份信息。主要法规条款,一是人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业务处理规定(试行)》(银办发[2007]126号)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以下简称联网核查),是指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联网核查系统)核对或查询相关个人的公民身份信息,以验证相关个人的居民身份证所记载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照片及签发机关等信息真实性的行为”明确规定核查是为了验证身份信息的真实性。二是《福建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实施意见(账户、银行卡部分)(试行)》(福银办〔2009〕23号)中的审查规定:“在核对个人客户居民身份证时,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核查,对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核查结果为身份证号码不存在、身份证号码存在但与姓名不匹配或者反馈照片不符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进行鉴别。”

二、办理哪些业务需要进行联网核查

根据目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及一些实际操作经验来看主要有九种情况必须进行联网核查。一是开立银行账户,包括定期储蓄账户的开户和银行卡的开立;二是贷款发放;三是变更个人储蓄账户为个人结算户时;四是各类挂失、改密、定期储蓄提前支取业务;五是变更、修改个人及对公客户身份信息;六是各类签约业务,如自助/跨行卡卡转账协议、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网银等;七是为不在本机构开立账户的客户提供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且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1 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 美元以上的;八是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 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 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九是办理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主要法规条款是人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业务处理规定(试行)》(银办发[2007]126号)第四条“银行机构在办理下述人民币银行业务时,如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规定需要核对相关个人出示的居民身份证,则应进行联网核查:(一)银行账户业务,包括开立、变更个人储蓄账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业务。(二)支付结算业务,包括票据结算业务、银行卡结算业务、汇兑等业务。本规定将应进行联网核查的银行业务统称为规定业务。银行机构为加强内部管理,在办理除规定业务之外的其他银行业务时也可进行联网核查。”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联网核查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金融机构普遍认为难以掌握,主要法规条款是人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业务处理规定(试行)》(银办发[2007]126号)第十条 规定:“同一银行机构网点在办理规定业务时,如先前在为相关个人办理银行业务时已对其进行联网核查且其公民身份信息尚未发生变化,可不再对其进行联网核查;如对先前获得的相关个人的公民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疑义,应当重新进行联网核查。”若据此规定,我们办理的大部分核查业务都应该可以省去,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我们对所有需要联网核查的业务仍然一如既往地不敢放过任何一笔,这是因为监管机构的检查人员对此条款的理解不一,有人认为你不通过核查是从何知道公民身份信息未发生变化?还有就是人总行反洗钱局对此问题的函复:“在为已与你行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开户时,你行可不再重复留存客户的身份资料或信息,但应确保已保存的客户身份资料、信息符合《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的规定,对该规定的理解目前并无统一认识。所以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采取保守的安全措施一律核查,一则方便检查人员一目了然,二则不用为检查去查找档案。

四、联网核查的操作风险

核查的目的是验证相关个人的居民身份证所记载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照片及签发机关等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联网核查的主要操作风险就是经办人在核查过程中未尽职责流于形式。2014年7月26日央视新闻报道,记者用一张长相和自己差别很大的身份证在建行网点办理出银行卡,从而给建行造成一定的声誉风险。观其主要原因就是经办人员在核对证件和联网核查时均未尽责与持证人进行比对。因此经办人员不能为核查而核查,应该在核查过程中确实履行职责,避免给机构造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