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走好金融扶贫的新长征路 ——观《绝命后卫师》有感

文章作者:泰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8日

                       

 

湘江,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奏响生命的绝唱。这是置身绝境的咆哮,是陷于绝望的呐喊,更是誓死守卫党中央绝对忠诚的铿锵有力,是英勇卓绝气贯长虹的荡气回肠。这是绝命的红三十四师,却用“湘江流血可漂橹”的悲壮延续了革命的火种,从此,红军焕发了新的生机,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这是担当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却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主角,从此,平凡的个人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这片承载先烈遗志、倾注前辈心血的土地,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接续奋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长征路,当下新的长征路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对无数仁人志士的告慰,这是对光辉历史的呼应,这是对风云时代的承诺。当代金融人,当代农信人,要不负时代的重托,要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就是要走好金融扶贫的新长征路。

走好金融扶贫的新长征路,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跨越艰难险阻,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金融扶贫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注定具备相当大的难度。难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敷衍了事;难在积习已深,在彻底革除弊病时会遭遇各种软抵触和硬对抗;难在缺乏先例,没有定式可以遵循,会在碰到问题时知难而退、畏缩不前。

这就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把金融扶贫与业务发展相结合,把金融扶贫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把金融扶贫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这就要我们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敢于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勇于对自己动刀子,善于调配和运用资源,扫清阻碍金融扶贫工作的各项障碍;这就要我们有必胜的决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遇到困惑,多向同行找答案,遇到瓶颈,多向员工求办法,遇到挑战,多向政府寻帮助。我们既要克服金融扶贫“速胜论”的冒进思想,摒弃一蹴而就的思想偏差,严防各项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又要有甘打金融扶贫“持久战”的战略定力。既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打好基础,筑牢根基;又有“新官会理旧账”的担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走好金融扶贫的新长征路,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只有把自身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业之所以能欣欣向荣,正是得益于全体人民的支持,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发展成果回馈给广大民众。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的金融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让我们服务的范围更广,畅通金融便民的最后一公里路,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打造金融生态链的无缝对接。要让我们服务的对象更多。“嫌贫爱富”不应是金融的标签,“傍大款垒大户”也不应是常态。将众多的贫困人口纳入我们的服务体系,创设更多的资源去满足小微的需求。要让我们服务的内容更深。把日常的金融服务与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普及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相结合,切实提升每个参与者的金融素养和知识层次,营造一个人人学金融、人人懂金融、人人用金融的良好社会氛围。

走好金融扶贫的新长征路,就是要锻造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只有拥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队伍才能够无往不胜,只有拥有一个正确的行动纲领,这个队伍才能够所向披靡。成立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为工作推进“掌好舵”,编制金融扶贫工作五年规划,制定金融扶贫工作计划,出台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为工作推进“把好方向”。完善金融扶贫绩效考核方式,实行扶贫不良贷款尽职免责,健全扶贫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合理确定扶贫项目贷款、扶贫小额贷款风险容忍度,消除 “恐贷”、“惜贷”、“不贷”的现象。建立金融扶贫部门联动机制,优化科室职能,简化审批流程。

遵循建档立卡、政策扶持、精准对接、多方联动、脱贫致富“五步曲”;落实单列信贷资源、单立扶贫部门、单设贫困考核指标、单研扶贫金融产品、单创扶贫担保方式的“五单”制度;实施“联社-网点-客户经理-村-户”五级联动,做到环环相扣、级级对接、件件落实、层层把关,实现“一乡一品、一社一村,一员一户”,即每个乡镇推出一款扶贫特色信贷产品,每个信用社网点挂靠一个贫困村,每位客户经理帮扶一名贫困户。

走好金融扶贫的新长征路,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山沟沟里也能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当下实际相结合,只有与当地现状相适应,才能开创干事创业的新局面。金融扶贫不能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而化之,也不能搞“红旗飘飘、锣鼓喧天”的形式主义,金融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精准,要匠心独运。

精准识别。瞄准全县32个贫困村、1604户贫困户和4887名农村贫困人口,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二次建档、精准建档”。 不能再挥毫泼墨写意山水画,透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美,而要精雕细琢创作工笔画,突出巧密和精细。住址、人口、现状,致贫原因、存在困难、利益诉求等等,都要详细记录,仔细核对,心中有数。

精准施策。农村贫困群体有着鲜明的代际传递特征,要彻底阻断这种贫困恶性循环,就要依托教育。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对于未能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支持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紧盯县政府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强力推动产业扶贫。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就业倍增效应、景区辐射效应、城乡联动效应,带动贫困乡村发展、贫困户增收,把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与县扶贫办等政府相关部门和村两委对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推广政府担保贴息、直接贷款支持、企业带动贫困户的“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模式。大力支持“公司+基地+贫困户”、“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为辐射带动贫困户明显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

精准创新。积极探索党建扶贫,发挥党组织在扶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实践产销联合的电商扶贫,发挥“互联网+”在拓展销售渠道的独特优势;积极尝试信息扶贫,打造就业、创业信息加工中心和技能培训、专业提升的知识车间;积极摸索贫困村经营组织再造和社会扶贫新机制,发挥和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民奔小康,一个不能少。我们农信人,将始终秉持“金融为民”的理念,不忘初心,走好金融扶贫的新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