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游记
文章作者:邵武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9日
即将离开和平信用社了,两年多时间,虽在古镇上班,但却真还没哪次静下心来,细细欣赏品味一下这座“城堡式古镇”。今天,总算有空闲好好游玩,好好品味一下。
和平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福建闽北边陲山区,有着千余年悠久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底蕴,2006年被评为“福建最美乡镇”。
漫步于古镇之中,感受古镇那独有的味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00多栋明清时期的宅院,青砖琉瓦,雕龙画凤,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特别“李氏大夫第”、“黄氏大夫第”、“廖氏大夫第”三栋具有代表性别苑,堪称古民居瑰宝。
行走在古街巷间,总以为走到疑无路时,却又是柳岸花明又一巷。据统计,和平古镇拥有完整的古街巷90多条,由青砖石板,鹅卵石铺成,两巷之间,最宽的也就50-70公分,每条巷子都是自己的独特的名字,如烟缘巷。
游玩于古市街中,当地特色名小吃品种众多,“和平豆腐”、“和平包糍”、“和平鲤鱼”、“和平八大碗”等,这条古时入闽的唯一隘道,已被专家学者评为“福建第一街”,全长600多米,贯穿和平古镇南北,像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栩栩如生。街道两旁商铺云集,酒楼、茶馆、客栈等应有尽有,其中,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省级非物质遗产的“和平游浆豆腐
”正是出于此街。
最后,有必要到古镇书院—“和平书院”走一走,闽北最早的书院,五代后唐时期工部侍郎黄俏公所创,历史共培养出2位宰相,6名尚书,137名进士,因此,和平也有 “中国进士之乡”的美誉。进入书院大厅,必须登十三级台阶,前6级为努力读书打好基础,后7级为七品往上至1品,寓意步步高升。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杨时曾到和平书院讲学过。书院墙上有副黄氏子孙代代相传的《遣子诗》,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这是一首蕴含的深远思想和体现人格独立精神的诗,不仅黄氏子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饱含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