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之道》对自身修为的实践价值
文章作者:南安农村商业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0日
《大学》之道是一门很特别的课,如果说其他的专业课是传授我们理论知识的话,那么这门课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在这浮躁的环境下,静下心来做自己。接下来,我将分享自己的收获所得。
首先,坚持做光呼吸,能有效地静下心来。当我第一次听老师说,以后每节课都要花十五到二十分钟做光呼吸时,我很吃惊,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嘛。持着怀疑的态度开始做光呼吸。那时候是炎夏,眼睛刚闭上不久,就坐不住了,感觉脸上有点痒,想去抓它,便去抓了。偷偷睁开眼睛,看到同学和老师都很认真地做光呼吸,心想,难道是我自己心太躁动了?我又再次打坐,这一次不再是顺从内心的躁动,而是克制躁动。脑袋开始在想蓝天、大海,放开自己的思绪,渐渐地脸也不再痒了,耳边只剩下风扇拍打的声音。音乐突然地想起,让我有种惊到的感觉,不知是听觉变得灵敏还是音乐太大声太突然,思绪又回到了课堂。第一次光呼吸,懵懵懂懂,浮浮躁躁,十五分钟内可能有三四分钟是真正静下心来。虽然第一次光呼吸不算成功,但是却引起了我对它的兴趣。
当我做第二次光呼吸时,怀着认真的态度对待,眼睛闭上的那一刻,我的修行开始了。听觉的灵敏度似乎被放大了十倍,身边的小动静却成了耳朵里的大噪音,眉毛紧蹙随着周围的寂静而放松,思绪渐渐放远放空。当音乐突然响起,思绪被拉回来了,脖子有点僵硬,似乎汗沿着脸颊流到脖子,有点痒,忍住克制。渐渐地,也不觉得痒了,音乐停止,睁开双眼,搓搓手,搓搓脸。第二次光呼吸,不能说很成功,但也找到了感觉,心躁动时,克制,慢慢回归平静,结束睁开眼的瞬间,有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往后的每一次光呼吸,时间从十五分钟逐级累积到三十分钟,渐渐地也不满足于三十分钟,不只在课堂上,在宿舍里,也做起了光呼吸,因为享受这一过程,是一种将琐碎事、躁动心归零的过程,享受每一次睁开眼的心平气和,享受光呼吸带来的神清气爽。坚持了将近一学期,自己能体会做光呼吸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享受并快乐着。坚持做光呼吸,是一种静下心来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其次,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拒绝手机的干扰。在当今社会,随时随地,都不缺低头玩手机的人。手机似乎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时无刻不在干扰人们的生活。以前没手机的时候,你在干嘛;现在手机普及的时代,你又在干嘛。我自己承认,除了睡觉时间不玩手机,即使没事也会划两下手机,心里才会觉得舒坦。在《大学》之道课上,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上课要管住自己不玩手机。刚开始,只是当个玩笑,听听便过去了,依旧我行我素。后面听得多的是,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扣两分哦。被扣分的人越来越多,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少。扣分不是本质,改掉玩手机的习惯才是关键。道理都懂,但是惩罚似乎比奖励更来之有效,或者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后来上课前,自觉将手机关机,即使有时候手痒,也就左手搓搓右手,一笑而过。没有手机的干扰,认真听课成了唯一的乐趣。有一点值得肯定,没有微信QQ的消息,也没有浏览微博的干扰,听课的效率果真提高了十几倍。在上课的时间,就该认真听课;在往后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才是王道。正确的时间就该做正确的事,不要让手机的来拨动你易躁动的心。在人人都玩手机的年代,你不玩手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十年之后,别人依旧玩手机,而你拥有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另外,领悟“舍得”,学会放下。在你拥有的时候,在你得意洋洋的时候,记得轻声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将来带不走,只会留在过去。在你失去的时候,在你落魄伤心的时候,记得安慰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的,痛苦不会延续,将来不会涉及,学会放下,是对自己最好的方式。这一点,我深有感悟。面对朋友的故意隐瞒和欺骗,当撕开对方面具的同时,我竟没有一点得意,满满的痛苦。我陷入了自问自答的怪圈里,为什么我对她那么好,她不能同样的回应我也就算了,为什么要欺骗我。难道人善就要被欺负吗?对人好也是罪有应得吗?无数的疑问伴随着痛苦加倍在我身上。在《大学》之道课上,我得到了解脱。这些痛苦终将过去的,要学会放下,苦苦纠缠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只有“看破”,领悟“舍得”,那么一切终将过去的。做好自己,遇到一个渣,也不能将自己变成渣,太不值当了。保持自我,做真我,不被外界的乌烟瘴气所迷惑,一切终将过去的。这一条我觉得终身受用。
还有,管住自己的习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习气有时候跑出来时,自己是注意不到的,当结果发生,才恍然大悟,当初就不该这样做。尤其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习气就像是魔鬼一样,吞噬着双方。有时候会羡慕别人的家庭,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像朋友一样相处,我和父母的沟通过程习气肆意乱走。不擅长表达的人总是把关心的话说得干瘪瘪的,有时候父母的关心建议在自己听来是把自己和其他家的孩子做对比。这时候的习气就跑出来了,情绪爆发的那一刻,也是习气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以为坏脾气是很难改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话在耳边转悠着。在《大学》之道课上,老师举了很多身边的例子,教导我们要管住自己的习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当中也有讲到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我当时就在想,为何自己能处理好朋友间的关系,处理师生关系,为什么不多话点心思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呢,脾气冲不是借口,没管住自己的习气才是本质。现在的我,勤给家里打电话,有时候看到矛盾的苗头,我会主动地深呼吸,先静下心来,浮躁的环境只会将事情越弄越糟糕。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再也没有和父母发生争执了,沟通的频率也高了,适当的关心话语也不会因为害羞而不敢表达了。所以说,我很感谢《大学》之道的每一堂课,总是能解决我的困惑,将我从浮躁的社会中抽离出来,拉我一把。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我的习气还有很多潜在的存在,提高自身的修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道远。
最后,学会用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这会使自己的思维层面变得更开阔。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诗句中的山,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关系到你看到的到底是岭还是峰。那个鸡冠最后变成了一张邮票的图片还是历历在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有这一点的自我感觉。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学会放下,放下自我,遇到问题时,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小组作业是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每次只要是我当组长,都会很生气,觉得组员都不配合,在群里通知的任务分配,要么没做要么忘记了。一次一次的提醒,把我的耐心都磨光了,最后自己解决所有问题。后面我当组员的时候,发现担子没那么重了,有时候就没多在意小组作业,也会犯之前组员犯的错误。后来,我就明白了问题所在。没有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没有站在组员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后来,我再次当组长,布置任务的时候,我会在群里和私聊他们,保证他们记得并执行。组员做得不够完美的,我学会主动和他们沟通。结果后面一次的小组作业完成得很完美,没有谁搭便车,大家共同努力。
我觉得《大学之道》这门课,教我们很多很多东西,归为一句话,让一个普通人从现在开始慢慢变好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受用的过程,是实现自身修为的实践价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