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我读泰戈尔

文章作者:南安农村商业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9日

徐志摩先生曾在作品《泰戈尔》中这样赞美泰戈尔,“他的博大的温柔的灵魂我敢说永远是人类记忆里的一次灵迹。” 是的,正如徐志摩所写的,泰戈尔是伟大的、是光辉的。他可以用简单的诗歌给予读者强大的正面力量,仿佛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惬意。面对生命,他永远的积极乐观,一种看破红尘的淡然。正如一位印度人所说:“他是我们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泰戈尔对死亡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他说:“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把死亡看得很严重,在死亡面前它欢笑、舞蹈和游戏,它建设、贮藏并相爱。只有当我们把个别死亡的事实同生命整体分离时,我们才会看到它的空虚并变得沮丧。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整体,死亡只是它的一部分,就好橡是从显微镜中看一块布,它看起来像一张网,我们注视着那些大大的洞,由于想像而颤抖。但事实是,死亡并不是最终的真实,它看起来是黑暗的,有如天空看上去是蓝色的,但是死亡并不是变黑了的实体,正像天空并不在鸟的翅膀上留下它的颜色一样。”在很多人的眼中,死亡犹如一个深而黑的无底洞,一旦坠入将用无重见天日之日。然而泰格而却以如此梦幻的想法来对死亡加以诠释。

记得《飞鸟集》中有句诗,“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正展现了他的生命关。夏花是灿烂的。它与春天的花不同,更有一种浓烈的生命之力。而“生如夏花”正是肯定了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以此来诠释生命的辉煌灿烂。同时这也体现了泰戈尔积极向上,渴望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的愿望。“死若秋叶之静美”,没有重于泰山那样的悲壮豪迈,也不像“轻于鸿毛”那样的卑微琐屑,却有对自然法则、人生法则玄机的参悟,有智者对茫茫宇宙中渺小自身的精确定位。 以夏花喻生命,以秋叶喻死亡,其实也是跨越时空的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生如夏花,死若秋叶,是用诗来阐述生命,也是将生命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能这样理解诗和生命的人,无疑是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

除此之外,泰戈尔曾说“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献出与得到之间的联系犹如我们常说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因为有所奉献,有所努力和付出,才使得人的生命在此过程中得到升华。回想中国抗战时代多少英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地投身到一场场维护国家尊严的战争中。他们中,不幸的死去,可是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依旧弥留在后世后代人们的心中。而幸运的那一批人,只是多了一次受人们爱戴尊敬的机会,一次见证新中国的诞生。但二者相同的是,生命都得到了升华。面对生于死的问题,泰戈尔渴望死于不死之中。他明白、清楚、了解死亡总会带来,但是他依然渴望死于不死之中。不是身体的永生,是精神,是希望。正如鲁迅先生的作品《有的人》中清晰地展现了两种人,死与活在一定程度上看可以等同,可以相反。

关于生死与灵魂的关系,泰戈尔认为人存在着灵魂,这种灵魂是一直存在的,即使死亡剥夺了人的生命,也永远剥夺不了人灵魂中的东西。他在诗歌中写到:“我们将有一天会明白,死永远不能夺去我们的灵魂所获得的东西。因为她所获得的,和她自己是一体。”物质的东西永远是我们灵魂之外的东西,惟有精神的东西才能够融入我们的灵魂,而同我们的生命成为一体。所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点。自然,我们也需要物质,但那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这实质上体现了泰戈尔对精神的强调,精神在某一程度上是高于物质的。

人生短暂,如何使短暂的生命有了长久的意义?关于这个,泰戈尔认为应当努力使生命开出灿烂的花朵。“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人之一生,倘能做尊贵的果的事业,那就努力去做吧;倘能做甜美的花的事业,那就努力去做吧;倘若不能,那就去做叶的事业,而且是谦逊地、专心地去做,不是用果,不是用花,而是用绿荫,去显示出自己的价值。果的事业固然尊贵,花的事业固然甜美,然而若是没有叶的事业,果也尊贵不起来,花也甜美不起来。现代人多是倾心追求果的事业,花的事业,以为那才是一种成功,而鄙视叶的事业,这真是一种误会,这真是一种浅薄,这真是一种浮躁。

在泰戈尔的眼中,人生犹如一场旅行。这段旅程可能很长,可能很短。在旅途中可能一切顺利,亦可能坎坷波折。然而当在旅途中碰上一个志同道合或者说能够让你坚强与继续勇往直前时,那一刻是美好的。犹如他诗歌中写到的: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 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上,留下辙痕。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叩敲,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我的眼睛仰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这句问话和呼唤“啊,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了全世界。 当自己在茫茫旅途中寻找到希望,寻找到自我时,犹如一股清新而充满活力的能量注入身心中。

生与死就像梦与醒。看透生死的人是慧根,浑浑噩噩的人是凡根。会为了生而喜悦、会为了死而愁苦的人,是凡根。泰戈尔必定是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