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影评《鬼子来了》:愿我们的反思能驱走它们——浅谈电影《鬼子来了》里的动物描写

文章作者:南安农村商业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1日

 

当我们习惯了沉醉在固定的剧情套路催生出来的爱国情绪中,习惯了抗战英雄为我们带来的虚幻的民族自豪感之时,姜文导游的电影——《鬼子来了》,非但没有我们看惯了的抛头颅洒热血没有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没有热血贲张的壮怀主旋律,也没有英明神武的中国军官和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中国百姓,反而残酷地揭示出抗日战争背景下中国人愚昧和麻木的生存状态,借此批判了国民劣根性的丑陋。

这是影视界中的鲁迅先生。

姜文身为第六代导演,继承了第五代导演的批判性,利用黑色幽默和荒诞的表现手法,不仅让抗战在我们内心中得到了耳目一新的颠覆,还消除了中国传统的优越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不仅要再现暴行,更是对世人的一种警示。我认为,这种对人性的揭露与反思,姜文在影片中借助了大量的动物描写来隐喻,从而增加影片的艺术特色

作为“鬼才”的姜文,是不会放弃任何一样能表达情感的道具,无论是影片开头二脖子的驴子戴着花屋领章的鸡,去炮楼送花屋的时候的驴子和日本马,还行刑前出现的猪和最后马大三脖子上的蚂蚁……这些动物的出现都不会是偶然,都是姜文有意而为之的能表达一定寓意的道具。

首先,这些动物都是以个体化的形象参与了主题的塑造,它们都有自己鲜明的个体特征。例如为了不被日本兵抓到而迅速逃跑的鸡,具有求生意识;再如中国的驴子上了日本的马,象征反抗精神......其次,鸡,驴,猪等动物都是农村里常见的,具有真实性,它们共同建造了中国人的生态环境——在那个动物尚且拥有个性,懂得反抗的挂甲屯里,以马大三为首的村民们却如奴隶一般顺从,丧失了作为人本应有的那种个性。影片中导演刻意安排这些动物的出场,是为了反衬中国人性的迷失,向每一个中国人狠狠甩来一巴掌,触发我们的思考:生活在一样的生态坏境中,这样的“人”和动物有何区别?

在这里我选取几个动物出现的经典场景为例对其隐喻进行分析:

 

[驴子上马]

   影片的前半段,都让人觉得异常压抑,直到马大三那头驴子的出现,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当马大三和众乡亲进鬼子城堡拉粮食时,那头驴子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去上日本大队长的母马。当村民们战战兢兢幻想着鬼子的恩赐时,敢站出来反抗的,竟然是头驴子!这是何等的讽刺。更讽刺的是,马大三等人还一边拉住驴子,一边转头惊慌失措地对着日本人不停地解释驴子这样做不是自己教的,这种卑躬屈膝,胆小怕事在影片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自己失去反抗意识,还阻止动物反抗,真是撼山易,撼人的奴性难。而另一方面,驴是庄稼人的生产和生活用具,马是日本人的作战用具,姜文让中国的驴上了日本的马,也是在隐喻后来日本兵与中国村民合欢的事,中国用生产工具对抗日本的作战工具,实力的悬殊便注定了最后挂甲屯被屠杀的命运。

 

[猪拱人]

   影片中最后要枪决马大三的时候,一个人骑着一头猪从人群窜了进来,然后四周就响起了各种欢笑声,随着镜头看去,有老人,有妇女,有孩子……这些都是从中国人口中蹦出来的笑声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药》中的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还真是巧,都是看杀人,中国人戏看杀中国人还有猪仔来添几分“乐趣”。姜文兴许是觉得杀人这事太压抑,便安排拱猪这一情景来作为笑料缓解下人们的心情,这也许与主题没多大关系,但以乐写苦,以笑写悲,笑着笑着你就会哭了,姜文为的是让你更悲伤。难道你不觉得最后骑着猪的人其实很像愚昧的中国民众吗?在那些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戏看杀中国人,就像是骑着猪的那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是笑料。

[学驴叫]

行刑场戏,可以说是本片的重中之重,可分析和挖掘的细节俯仰皆是。除了“猪拱人”是一大亮点外,学驴叫也是不可忽视的隐喻。在高少校宣读完审判词之后,影片用一个平行蒙太奇,把一头小驴依偎在一头母驴身边,然后被母驴一脚踢开的镜头和马大三跪在地上接受审判的镜头剪辑在一起,而后出现的马大三的镜头里面,其背景都有一头无助的小驴。那头小驴其实就是马大三的象征和隐喻,因为拥有了自我意识,而被祖国母亲所遗弃。之后马大三的仰天长啸,其实是一种觉醒,一种悲愤的觉醒,但在高少校嘴里成了“他竟然在学驴叫,像这等败类,和畜生有什么分别?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你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你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甚至不配做一个人!国军将士焉能为你这等败类沾污了双手?于是,我们终于明白,正因为马大三的觉醒,所以他才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甚至不配做一个人,在高少校等人的眼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顺从,无意识的奴性的人才是中国人。马大三的命运确实可悲,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允许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现,不允许有独立思考的人存在,这才是最可悲的。更可悲的是,六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没有大的改变,民众依然愚昧,顺民和奴隶依然是社会的主流,独立思考依然是奢侈的存在,只不过效忠的对象从所谓的“我”转化成了现在的金钱而已。 
  “落地之头,必转九圈,面朝刘爷,眨眼三下,嘴角上翘”,四表姐夫关于含笑九泉的一番描述,最后在马大三的身上成为了现实。马大三之所以能含笑九泉,是因为他终于拥有了自我意识,获得了独立的人格在马大三掉下的头,临终的眼中看去,这个世界被一片血红覆盖,这其实才是清醒者眼中看到的真实世界,而之前那黑白分明的世界,不过是一群苟且偷生的奴隶对现实的误读和妄想而已。 

马大三其实不是“死”,而是“活”了。

 

[弹蚂蚁]

   影片中姜文除了利用动物对中国的国民性进行批判,也对日本人的人性进行了强烈批判。

   在影片最后,当日本人花屋小三郎已经高高扬起军刀要处置中国人马大三时,大三脖子上却突然爬来一只蚂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花屋立马用手弹掉了蚂蚁,姜文安排蚂蚁这一弱小的动物出现也是有他的原因的。首先,佛家有好生之德,若是信奉佛教的善良的中国人,看到小蚂蚁断然不会如此残忍地对它,在这点上体现了花屋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残忍的人性。其次,花屋作为日本武士,弹蚂蚁这一动作体现了他内心的洁癖与从容。虽然手上握着的不是日本的军刀,但是要有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沾染的血只能是对手的血,不允许有异物的存在。

 

动物之所以和人有区别是因为人有思考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继续这样集体无意识地愚昧下去,我们会连动物都不如,压垮我们的也不会是日本和任何一个侵略中国的民族,反而是我们自己。姜文并不是在还原历史,而是在敲响时代的警钟。当日本人由赤祼祼的武装侵略改变为经济侵略后,我们仍旧像电影中的马大三、舅五爷等人一样麻木、无知当日本人不断否定历史、张狂叫嚣之时,我们却在自己不够温饱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找来“白面”喂养它们。殊不知,撑硬日本人腰杆子的竟是我们自己。

日本鬼子来过了,又走了。但我们国民性中的鬼子呢,什么时候走?

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中能驱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