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贷养卡——莫让自己挖的坑埋没了自己
文章作者:闽侯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6日
以贷养卡,你可真识得这背后的可怕?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借钱这事变得越来越容易。上到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各大网贷平台,下至各银行的信用卡、以及他们的线上线下借贷渠道。激烈的竞争,使得很多网贷平台纷纷标榜着:额度大、放款快、门槛低。借款渠道多了,一些超前消费的人群就开始盲目地借贷,还不上欠款就继续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地过活。全国每年因陷入以贷养贷而发生悲剧的案例层出不穷。
虽然在法律上来说,以贷养贷并不违法,贷款消费也不为过。然而当借款人的收入不足以归还以贷养贷的月供时就容易引发债务危机,作为贷款人必须注重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来源。对我们而言,以贷养卡,就是一个风险信号了,基于信用卡有免息期,会走到以贷养卡这一步的人,很可能已经走过了一段以卡养卡的日子了,当其所有的信用卡额度已经用尽,无法循环有序地维持以卡养卡,才会朝着以贷养卡发展,再当以贷养卡也无法维持后,就可能陷入更悲哀的以贷养贷了。没有足以支撑下去的收入来源,这就是一条越走越远的路。
然而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自主支付性质的贷款资金流向了贷记卡还款呢?究其成因是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这里要认清一个误区:自主支付等于自由支付。自主支付是指贷款人在确认借款人满足合同约定的提款条件后,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将贷款资金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后,由借款人自主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所以本质上自主支付仍是一种有条件的支付,其一,有交易对象;其二,须符合合同约定用途。
以贷养卡,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具有风险性,以下笔贷款补上笔空缺,反复贷款,容易造成恶性后果。提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克制自己的欲望,避免掉入自己挖的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