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县域农商银行现代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文章作者:福清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1日

随着新旧动能发展战略提出,现代金融被列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面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金融及县域银行日益加剧竞争形势,农商银行作为县级独立法人金融机构,加快现代金融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作用,为其他九大新产业培养发展提供新动能。笔者从存款、贷款、支付体系简要总结县域现代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农商银行发展现代金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探究农商银行发展现代金融的道路。
一、县域现代金融发展现状
  (一)平台理财产品优势明显,新设银行发展迅速。以支付宝余额宝、微信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以绑定货币基金为例,风险极小,与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相比仍具有极大吸引力。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先后下沉县域设立网点,与县域农商银行共同分享客户基础。股份制银行金融产品丰富,城市商业银行与政府关系良好,村镇银行部分由其他县域农商银行发起设立,服务产品与本地农商银行相似度极高,县域各银行对现代金融服务较迫切的中高端客户的抢夺进入白热化。
  (二)数据支撑平台贷款创新,客户信用评定多元化。基于手机使用者大数据应用分析,“微粒贷”“蚂蚁借呗”设定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日息5%的贷款要素,对银行信用贷款、信用卡业务形成冲击;“蚂蚁花呗”设定支持一次消费、分期付款模式,与信用卡支持的消费贷款无任何差别。此外,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以“芝麻信用分”为代表的个人征信管理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甚至已经被部分银行应用于信用卡申请资格上。以人民银行征信为基础的银行信用评定,亟待增设更多参考变量,进一步提升准确度。
  (三)银行电子机具铺设遇阻,线上支付迎来黄金期。县域农商银行在辖内持续推进建设金融服务点,受限于现金使用率持续降低的冲击,陷入维护成本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商户银联pos机由于较二维码支付成本较高,管理难度大,普及率难以进一步提升。以支付宝余额、微信钱包为代表的手机APP软件安装人群庞大,对商家开通支持手机支付形成倒逼形势。大型综合超市全部实现支付宝、微信支付功能支持,街道商家通过自己手机免费二维码即可接受支付,店内贴有二维码的商家已近100%。在相对安全、交易便捷、应用广泛的优势下,互联网平台支持的线上支付发展进入快速通道,手机转账、付款、AA收款功能齐全,银行卡、网银等传统支付存在一定的脱媒趋势。
县域农商银行发展现代金融中遇到的问题

二、县域农商银行发展现代金融中遇到的问题

(一)起步较晚,推广经验不足。京东商城成立于1998年,淘宝创建于2003年,工行融e购上线于2014年,以智e购为代表的农商银行现代金融平台建设开始于2016年。县域农商银行普遍能够应用电子银行申贷功能,结合本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建设,初步建立涵盖厅堂受理、上门服务、微信申贷、热线电话申贷等多渠道贷款服务平台。相对于其他平台运营仍然存在经验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从产品种类、系统功能、后台运营等各方面与其他平台有着一定的差距。
   (二)观念滞后,宣传方式不够丰富。当前农商银行现代金融宣传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对线下传统业务营销模式照搬或模仿,主要是通过网点发放宣传手册、LED显示屏滚动介绍、柜台人员或客户经理附带推荐以及在微信公众号上发送推文实现。日常通过县级电视台、广播滚动宣传,因辐射面不足等短板,效果不显著。其网格化营销虽然更容易做到近距离的精准营销,但缺乏相关概念的持续输入,现代金融发展影响力较弱,公众认知度偏低。
  (三)产品匮乏,用户体验有待提升。农商银行以提供传统结算、信贷为主,网银及电商平台实现物业费、电话费缴纳及在线购物功能,尚不能提供全套的社区服务功能;部分农商银行取得理财产品发行资格,发行量少且理财服务主要体现在推广大额存单,距现代金融超市理念仍有很大的差距。相比之下,以阿里巴巴公司为例,在旗下淘宝实现丰富购物的基础上,支付宝从单纯的支付延伸到理财、信贷、代缴费、准贷记卡、旅游、出行等,形成商业生态圈,用户体验度极高。
三、浅析现代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一)制定发展战略,践行客户至上理念。
  一是将现代金融发展提升至决定农商银行未来发展战略高度,列入农商银行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指标,采取相应的绩效考核措施。
  二是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贯穿全程,通过紧密跟踪、分析客户需求动向,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密、人性化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满意度来促进客户忠诚度。
  三是深入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强化系统数据资料整合,有效细分客户群体,向广大客户提供支付结算为主的普惠服务,向中端客户提供以存款、贷款为主的差异服务,向农村高端客户提供集信贷、理财、结算为一体的专业服务,有效开展特色化、精准化金融服务。
  (二)丰富服务产品,做好客户价值培育。
  一是全面开通传统代收付业务,将代收话费、水费、电费、燃气费、暖气费,购买理财产品等传统代收付业务接入平台,同时拓展物业费、中小学学费、新农保等当地特色业务的代收付,充分利用农商银行的“泥土气息”办理支农、惠农、便民业务。
  二是研发推出特色业务功能。自主研发或者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推出适合农村地区客户使用的特色新业务,如开发医疗、卫生应用系统,与当地大型医院合作,进行系统并轨,实现居民在线自助挂号、在线诊疗等,实现居民、医院、银行的三方共赢。
  三是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房管局等中介机构合作,直接代客办理资产评估、贷款保险、抵押登记等手续,实现全方位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作业。
  四是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客户体验。针对年轻客户开发专门产品,要着眼于80后、90后年轻人的需求,提升该人群的活跃度。将涉及住房、医疗、养老、消费、理财、投资及便捷生活的个人金融业务(含代理业务)整合打包,营造符合大多数网民网络购物习惯的经营环境,并提供标准化且富有营销色彩的产品介绍,包括服务(购买)门槛、购买价格、购买操作指南、产品特色、预期收益率以及风险提示等。同时配备同类产品比较、专家在线咨询以及销量展示等功能,使之更加贴近客户心理。
  (三)依托服务渠道,构建金融生态圈。
  一是开辟专门农资电商模块。与现有知名农资电商平台合作或者是自建具有农商银行特色的农资电商平台,通过该平台串联起以营业网点、社区金融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农金员为支点的覆盖城乡的整个支农服务体系金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农商银行网点多、覆盖广、人员多的优势,化人员冗杂的劣势为接地气的优势,破解当前困扰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其他商业银行业务下沉(到农村)、互联网金融企业竞相抢占农村市场严峻形势的困境。
    二是建设覆盖农村的快递终端服务网络。利用覆盖农村的支农服务网络和服务渠道,自建或与快递企业和快递终端企业合作,布局农村快递终端网络,为快递到村入户铺平铺路,打通当前电商巨头为之困扰的货物寄送“最后一公里”。
  三是延伸金融生态区服务功能。建设一头连结大型商场、购物超市,一头连着农民的田间地头,一头连着传统制造业企业,一头连着亟需的消费者,“有来有往”的庞大O2O网络交易渠道,消费者、生产者各取所需。农民可在线自助选购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同时将自家生产的当地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直接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为客户向线上业务迁徙奠定基础。
  (四)打造过硬团队,提供发展人才支撑。
  一是成立专门的现代金融发展部门,负责金融产品的研发、服务与管理,该团队应具有独立的人事、财务等权利,直接对农商银行总部负责,高效运作,以便发挥最大的潜能。
  二是从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及银行招聘团队领导人及富有发展经验的现代金融发展人才,“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借鉴他人先进发展及管理经验,打好团队运营基础。
  三是在全辖范围内遴选有科技、信贷、宣传、电子银行等业务阅历,致力于奉献现代金融的年轻、优秀人员,组建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团队。
  四是做好相关人才储备。具体可以通过设立现代金融发展人才库,拓宽入职培训内容范围、实施在职员工素质提升计划以及依托高校启动人才定向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