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信18个项目入选2023年中国农村金融转型创新案例
文章作者:省联社办公室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5日
“2023农村金融转型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于2023年初正式启动,全国600余家农村金融机构参与申请,根据专家评委的两轮评审,最终确定了130个入选案例。福建农信在本次创新案例征集比赛活动中斩获18个奖项。
一、“管理创新系列”
1、2023农村金融品牌创新年度案例
《以品牌焕新升级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福建农信启动全面升级品牌项目,以品牌焕新升级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在典型做法上:一是全面调研“把脉问诊”,通过定性定量、线上线下、业内业外、桌面实地等八种调研方式,全面系统地掌握福建农信文化和品牌资产现状;二是实施品牌焕新升级,立足“小法人,大系统”实际,围绕“价值理念”“VIS应用”“品牌矩阵”“全媒体传播策略”等内容,由省联社统一牵头负责统一品牌设计、标准制定,打造结构化、立体化的福建农信品牌矩阵,对内积极塑造福建农信有为实干的企业文化,对外全面提升福建农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强势推动品牌落地。按照“节约、高效、专业”推广要求,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内外结合、重要活动与持续宣传结合,全面深化落地实施。在传承历史,创新发展,深入挖掘近百年红色农信发展史价值点的同时,在符号表达、宣传形式、传播载体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遵守全省统一文化价值理念体系、品牌建设规划和实施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优势和地域特色进行品牌形象宣传。
《“乡里通”让普惠金融更实更暖更快》
安溪农商银行首创“公共二维码”智能抢单服务平台,实现业务“码上扫,马上办”,客户扫码后,系统会根据客户的定位显示就近网点的支行行长为咨询服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业务。“乡里通”金融服务队在小额便民点、福农驿站、金融助理驻村点等阵地布设“公共二维码”,为客户畅通线上业务咨询渠道,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同时,叠加“抢单机制”,员工通过“抢单”为提交咨询的客户办理业务,有效提高了营销效率,确保业务及时落地。“抢单机制”推广运用后,平均业务对接时长从4个小时转变为1.5个小时,客户平均等待时长缩短60%。目前已受理业务近50万笔,受理率超78%,其中,第三代社保卡业务近40万笔,贷款类业务2.68万笔、授信总额超25亿元,手机号码支付及扫码收单业务近5万笔。逐步打造“三大平台+两小助手”应用体系,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审批移动化,为“乡里通”移动式、全天候业务办理提供条件。
2、2023农村金融党建创新年度案例
《“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普惠+共享”升级服务》
惠安农信联社以“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推动党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新型合作机制。创新打造“党建+金融”服务站和惠安县“涌泉”行动金融服务中心,依托政务信息平台“政策云兑”模块开通银企直连,上线“惠政通、惠易贷”和“亲清家园、台商易贷”聚合码;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举措。依托“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活动前期创造的有利条件,采用“三三制评议”普惠调查方式深化“信用红榜2.0”工作,组建百名“农信骑手”持续掀起农户、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网格化”走访热潮;三是推动多元融合发展。打造全市首家“福农–商会之家”,举行“银税宝2.0”产品发布会,推动“企业开办便民服务点”落地,实现“企业开办-账户开立-创业融资”一站式服务,开展益农信息社与普惠金融服务点联合运营试点工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打造“多社融合支部项目化”新模式》
漳州农商银行创新打造“多社融合支部项目化”党建品牌,深度推动党业融合。一是从支部网格化到工作项目化。将主要共建基层组织作为合作中心单位,确定发展建设项目的方向,逐步吸引更多的合作单位加入,共同参与乡村振兴;二是从单向发力到融合发力。以“信用+1”为主体,扩容到“信用+1+N”,形成融合发力,推广“信用+村级经济合作社”“信用+专业合作社”“信用+村居+N”“信用+社区+新市民”等服务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从党建考核到综合考核。制定出台《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多社融合支部项目化建设工作方案》,强化支部考核,融入业务指标,加快调查研究。每季度开展“多社融合支部项目化”专题调研,为决策提供参考。
3、2023农村金融绩效管理年度案例
《校准绩效导向,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莆田农商银行以过程管控为抓手,牵住“牛鼻子”,以奖优罚劣为手段,激发“动力源”,以校准绩效为导向,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一是强化督导。每月、每季度定期召开复盘会议,设立“红黑榜”,评选业务明星。引导全员不断回顾工作、总结反思、共创策略,通过集中宣传,表彰奖励,鼓励员工张开嘴、迈开腿,形成全员参与、全行关心的工作格局;二是靠前指导。建立机关部门与支行联动督导机制,由机关人员与支行挂钩,定期下基层开展绩效辅导,跟踪业务进展,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优化升级数据分析平台,让绩效数据及时、直观地展现,及时补缺补漏;三是分类管理。实行总行机关部门绩效考核,机关部门按前中后台分别进行考核。完善网点分类赛马考核机制、负责人履职能力评价机制,定期通报,持续评价,奖优罚劣,做到公开透明、正向激励。
《精细化绩效管理体系为业务发展赋能》
漳浦农商银行积极构建精细化绩效管理体系,一是聚焦科技赋能,以转型为导向促落地。借力绩效管理系统,开展存款模块全员营销考核。搭建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整合处理、定制化报表汇总、客户流失数据更新等。开发小系统,为业务拓展减负增速;二是完善绩效体系,以目标为导向定标准。建立差异考核机制,进行“双挂钩”分配,运用总行考核与支行二次考核相结合,单位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内控合规考评,将37项二级指标进行拆分,细化分解;三是做实主责主业,以定位为导向设指标。坚守市场定位,支农支小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达到35%,高于其他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尽职免责听证会等,完善尽职免责容错纠错机制;四是强化激励机制,以发展为导向抢先机。设定专项奖金池,根据贡献度进行奖励,划分片区进行业绩比拼,并将业绩完成情况作为人才晋升选拔依据。
二、“普惠金融系列”
1、2023农村金融品牌创新年度案例
《“社保快贷”以数字化授信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福建农信主动对接福建省数字办,推动全省第一个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社保快贷”上线,发挥“线上+线下”协同优势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政务数据“价值化”。利用政务数据、行内数据和第三方数据搭建授信准入模型,实现客户反欺诈校验,辅助客户经理做好贷前调查,减轻客户经理工作量,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客户画像“精准化”。应用社保、公积金、失信被执行人等政务数据,结合农村要素、行内和农信银数据等信息,建立授信模型预估授信额度;三是营销渠道“多样化”。采取“线上渠道+全员营销”“客户筛选+定向营销”“党建+金融助理+整村推进”等模式,实现定向精准营销。
2、2023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年度案例
《“福林贷2.0”深化双基联动服务模式》
为解决林农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三明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普惠林业金融专项产品“福林贷”,并在2022年进行了升级,推出“福林贷2.0”,新增了信用、保证、林票质押、碳票质押、收益权质押、林权抵押等各类担保方式,并将“福林贷”纳入国有融资担保批量担保范畴,进一步丰富担保方式,拓宽受众客群。目前已实现操作“线上化”、用途“特色化”、担保“多元化”、利率“普惠化”、风险“可控化”、产品“低碳化”,全面满足林业全产业链经营主体金融需求。在“福林贷”金融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三明农商银行还首次将林业资源的固碳价值转换为积分融入信贷业务,运用金融手段传播绿色低碳理念。
3、2023农村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年度案例
《“福农驿站”打造“五位一体”融合服务》
上杭农商银行秉持红色金融为民服务的初心,在省联社指导下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在全省农信系统率先推出线上线下“福农驿站”,为当地群众提供金融、政务、民生、电商、物流等“五位一体”融合服务,全力助推上杭县“共同富裕示范县”建设。通过融合共建模式,遍布全县主要行政村,结合当地村情、镇情和产业特点,布设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提供金融助理驻村、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就业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测血压、代收快递、代购代销农特产品、“红十字”博爱家园等惠民便民服务。
《打造“133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古田样本工程》
古田农信联社立足县域产业实际,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切入点,全力打造“133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古田样本模式,以1758家新农主体名单作为基础数据库,在全辖推广田源红马甲“123”新农主体专项走访服务工作法,即领导班子每周至少亲自带领走访1个半天,部室下基层促动走访2个半天、基层网点定时走访3个半天的方式对全县1065家新农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结合实际升级形成了“关键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公司型成熟专业合作社”四大类信用评定标准,使得系统应用与新农主体从“不成熟成长到成熟”不同维度周期相匹配。
三、“经营创新系列”
1、2023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年度案例
《智能语音机器人导航项目提升客户体验》
福建农信在传统按键导航的基础上,通过搭建智能语音机器人导航系统,实现交互式自助语音服务,使菜单扁平化,提升整体客户体验水平。系统具备语音识别(ASR)、语音合成(TTS)和语义理解(NLP)三项核心能力,与客服中心现有客服系统、自助语音(IVR)等服务模块无缝对接,利用智能语音识别引擎及语义理解引擎,对接智能语音机器人为客户提供交互式智能语音服务,为实现分流人工服务业务量、降低人工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运营效率等工作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福建农信智能语音机器人导航项目于2022年12月上线,服务覆盖信用卡、储蓄卡、理财、贷款等多种业务。截至2023年8月末,已累计服务客户269万人次,综合回答准确率与综合节点到达率均达到90%,客服中心全渠道智能(自助)服务分流率已逐步提升至76.66%。
《“幸福快贷进件系统”助力精准营销》
福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幸福快贷”,可通过公共码进件,根据客户分类自动为客户匹配合适的产品,将对应产品生成二维码、匹配营销人员、管户人员,为合伙人推介裂变提供便利。一是办贷无纸化。使用电子申请表、电子合同、电子告知、进度查询等线上化进程,客户仅需在APP中授权填写、人脸识别等即可完成申请;二是风控数据化。融合行内外多方数据,构建人机结合、大数据赋能的智能化评级授信模型、风险模型以及信审机制,使用人行征信、法院数据集成多家征信判定客户质量,使用电子签章、OCR识别、人脸识别保障签约安全合规;三是审批自动化。系统自动风险筛查、自动跑模型授信、自动审批决策,实现自动解析各类数据、审批进度查询、自动提交银联制卡。
《“小微·标准贷”系统构建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
泉州农商银行专注服务小微企业,践行普惠金融。一是机制支撑,精准服务小微。创新网格化走访服务机制,搭建业务管理平台并上线“网格化金融服务”走访系统;二是信用模式,破解融资难题。“小微·标准贷”以信用模式替代传统的抵押、保证担保等模式,简化财务报表,同时嵌入“信易贷”“金服云”平台,为无资产、无抵押物、有信用的小微客户提供融资方便;三是数字风控,构建评级模型。引入第三方数据源,即征信数据、法务数据、公安数据、互联网交易数据等,打破传统银行基于财务指标分析的企业评价方法,采用人工调查与系统模型判别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建立“客户风控评分模型”,提高风控能力。
2、2023农村金融零售转型年度案例
《“融合服务站点体系”打造15分钟金融服务圈》
晋江农商银行积极推进服务网点“五位一体”转型升级。一是以网点为圆心,以15分钟步程为半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融合社区服务中心、时代广场、阳光夜市、晋江机场、爱乐酒店、商业街、幼儿园、养老院等业态,打造15分钟数字金融服务生态圈及阳光“智慧夜市”场景建设靓丽名片;二是以支部党建结对共建、阳光夜市合作为契机,创新丰富“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满足阳光社区及周边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与阳光社区建立人员双向聘任制,推动阳光社区经联社入股该行,不断深化业务融合、人员融合、资本融合,实现银社合作“双向奔赴”,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科技赋能推进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
南安农商银行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一是打造数字化转型新平台。自主开发乡村振兴金融网格数字化管理平台,采集全市160万人口、25.9万栋房屋、1.4万户纳税小微企业等数据导入系统,建立金融网格数据库,完善业务决策、管理、考评体系;二是推广数字化业务新模式。该行将全市428个行政村精细划分为3372个金融网格,网格化推进精准建档业务助力乡村振兴安居业务工程、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工程,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推动业务发展;三是构建数字化转型新业态。积极与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市监局等部门战略合作,推进数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共建,推动金融服务嵌入政务、乡村振兴等场景,打造金融服务生态闭环。
《“六大创新”推动零售业务转型发展》
宁德农商银行以“六大创新”有效挖掘辖区信贷需求,跑出信贷支持“加速度”。一是突出服务创新,创建“五个一”工程,即班子成员每月不少于1次靠前指导、支行行长每月走访1家民企、督导人员每周开展1次维护督导、金融助理每周至少驻村1次、支行员工每半月不少于1次上门拜访客户;二是突出产品创新,紧盯年轻客群、中年群体特点,不断丰富惠宁快贷、循环贷等产品“货架”;三是突出渠道创新,借助“福农e厅”平台为全行开通员工电子名片,实现客户批量管理、业务线上申请、线上疑难解答等,并深化 “小步外勤”系统运用,引导客户经理由“坐商”向“行商”转变;四是突出工具创新,充分利用社保卡3.0升级换卡工程,强化客群数据加工,实现精准营销;五是突出要素创新,提升农村生产要素活力。积极对接宁德市“8+1”特色产业,丰富拓展五福系列产品,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六是突出平台创新,打造智慧社区、智慧村居及“智慧蓝海”平台,进一步推动城区、乡村、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
3、2023农村金融营销创新年度案例
《科技赋能整村授信,创优农村金融服务》
厦门农商银行“e鹭贷-整村授信”以“电子化受理、面对面审核、工作流审批、线上自助支取、自助还款”为流程设计框架,将整村授信名单批量导入业务平台,利用线上办贷的便捷优势及风控模型为客户提供全流程贷款申请、受理、现场调查、线上风险评估、电子合同签约、借款支取、还款等服务,能有效兼顾风险管理、用户体验及审批效率。在对接建档的基础之上,厦门农商银行以辖区内新农主体负责人为共性群体,将e鹭贷-整村授信模式引入新农主体,创新推出“新农主体+整村授信”模式,为其量身定制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批量办贷模式,不但增强了建档评级的实效,更提升了新农主体金融服务质效。
《“一线网格”精准营销拓宽获客渠道》
龙岩农商银行以支行网点为阵地,划分网点责任田,在区域网格内形成有效的营销半径。一是勤发力,做好普惠金融“排头兵”。每周组织“金融学校”“社区金融服务”等活动,开展反假币、反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宣传;二是多融合,拓宽业务合作“朋友圈”。以“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为抓手,联合网格区域内各单位、部门,借助社区网格员力量,持续推进“信息渠道共商共享、综合金融服务协同、农村信用体系共建、农村电商合作发展、融资担保体系合作、股权战略合作”六大机制的建立,持续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三是掌情况,当好百姓心中“自家人”。贯彻落实 “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重要工作理念,下沉一线,绘制百姓专属“画像”,深耕农村客户市场。
供稿 | 办公室、普惠金融部、科技部
安溪农商银行、惠安农信联社、漳州农商银行
莆田农商银行、漳浦农商银行、三明农商银行
上杭农商银行、古田农信联社、福州农商银行
泉州农商银行、晋江农商银行、南安农商银行
宁德农商银行、厦门农商银行、龙岩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