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文章作者:福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7日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红楼梦》,它都是如此地摇曳生姿。《红楼梦》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往往都是以欢喜大结局收尾,相反,《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悲剧。鲁迅先生曾经有过精辟的论断: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红楼梦》从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史为我们展现了封建制度下的大观园世界。
曹公笔下的《红楼梦》总是牵扯着太多悲欢离合,而在这些悲欢离合之上又蒙上了一层诗意的轻纱。曹公借宝玉之口表达了对女儿们的热爱“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诚然,不管是“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芳华早逝的秦可卿,还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步入佛门的惜春,抑或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抱恨夭亡的晴雯,前后都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封建大观园最终也随着物是人非而坍塌,烟消云散于滚滚红尘之中。
《红楼梦》这部作品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观园中,人们的交际是非常密切且频繁的,在这些人物中我最欣赏的是薛宝钗的处事原则。薛宝钗是《红楼梦》作品中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她总是能够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做决定之前总是先想着别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坚持薛宝钗式处事原则,才拥有了良好的人缘。
《红楼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章节是“香菱学诗”,香菱在学诗之前对诗歌是一窍不通,但是她贵在钻研与坚持。香菱是勤奋的,学诗的过程她总是非常主动地去请教旁人,并且保持着思心一至、不闻雷霆的专注态度。在学习上,我秉承着香菱的精神。凡走过,必留下善意痕迹;选择做,便努力做到最好。我的生活与学习深深地受到红楼梦中人物的感染与鼓舞。
常常听别人说,年轻的时候,你可能领悟不到红楼梦的真谛,等到你经历了世事的蹉跎,你才恍然大悟,曹公是那样的伟大。曹公借甄士隐之口唱出了《好了歌》,揭示着人生的真谛。他就像一个历经世事的智者,在向世人诉说生命的内涵。也许从个体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逃离不了受命运的摆布与折磨,就像最后一句唱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正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读到这里的时候,心中难免生出一阵悲哀之情,人们追求金钱名利,为此奔波劳碌,短暂的人生就在碌碌无为或者是你争我夺中浪费了,一个人应该拥有美好的自由的生活,可是往往受制于自己的局限,走很多弯路,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之中,最后不得不感叹一句,造化弄人。如果能够早一点觉悟,或许能够走得更加坦然一些。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在这悲剧的痛苦中我们得到了灵魂的洗礼,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溪尾信用社 王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