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评鉴《送别》

文章作者:福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0日

评鉴《送别》

归去来兮,山不见冬夏春寒,思往复兮,将不及初心难负。

音乐总体基调抚慰人心,携我们浅浅地迈入那个良夜,于柔声中给予支撑的力量,不再仓皇,不再颠沛。曲调中灵魂的小憩安静祥和,它总让我回忆起或远或近的家中母亲温热的灶台,直击脆弱处,唤起回家吃饭的归属感。

《送别》由李叔同填词,曲调改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旅日归来后,中西文化的交汇诞生了这首现代意义上的民谣歌曲,包含了中式的含蓄和欧美的轻松活泼,与同时代的音乐产生了分界线。一首传唱了近一个世纪的曲子时至今日,依然不失感染力,翻唱的版本无数,但其表达的内容只随听者的阅历见闻而改变。

十多年前初听不识冷暖事故,似儿歌般传唱,那时的《送别》对于半大的孩童而言更像教科书上的音乐范例,既远且深,听自然是听不明白的,绕口之余曲调舒缓易学罢了。而后三五年,诗文大体念过几首,知道了枯藤老树昏鸦,《送别》的意象也就浮于纸上,离别愁绪也能在阅读文中半识不识道出一二句,长亭外古道边那样的送别在车水马龙中显得格格不入,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催促着人们忘记停下来思考。再后来,自己也到了游子出门送别的年纪,人与人的思念占据着脑海,不自觉单曲循环《送别》,别离的百感交集又岂是一张机票能承载得下的呢。

到了现在,忽地明白弘一作词时立意十分宽广,送别本不应只是个人情感的集蓄,送别也是在写那片养育我们的故土,人活着,便有根,当我们渐渐成年,远走他乡,为生活奔走时,可曾与那目送我们前行的家乡道今安在。当我把家乡带进曲调中,方明白句句写离别而实则句句是呼唤,是故乡在期盼我们平安回去,与那山那水相伴相依的热切呀。便回家去吧,乡土人间育成了代代人杰地灵,而今满勤热泪翘首企盼大山的儿女能回头望望蹒跚的老母亲,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前去的道路莫迷离了双眼,建设故乡是我们应担起的责任。

于更深处,便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在现实世界送别自我的精神世界时,是李叔同到弘一的转变,我们因为物质而告别精神世界,将生命用于生活,而随着曲调我们溯着来时的道路,回到初心所在,追求超脱中获得自我救赎,送的是曾经沧海,别的是烦愁离绪,我们之所以觉得歌声干净温暖,词作者在词句中赋予的红尘感悟大抵是原因所在,故而这是一盏在迷惘中指引的明灯。

对二十年岁的人探求生命的过程有些妄谈,但人应有向往,种下初心应是这样的年纪,《送别》是远去知识青年思想感情的象征,其意蕴对于当下的我们,是一种难得的继承,跨越时空,岁月的风骨能在心中留存便是最好的回应。

(康厝信用社   雷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