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与树
文章作者:福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5日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虽未被古人列入“五岳”,但黄山却有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和北岳恒山之奇。徐霞客云:“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闻名遐迩,有人喜欢温泉之舒适,沐浴其中,足以忘却生活之烦恼;亦有人欣赏云海之奇绝,矗立于黄山之巅,如临于大海之滨,风起云涌,浪花飞溅。还有人感叹怪石之别致,星罗棋布,个个惟妙惟肖、巧夺天工;而我却独爱黄山之奇松,并为之趋之若鹜,欣赏它的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行云流水;或扎根盘结,如凌波苍龙。
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秋景醉人心。初秋时节,与佳人同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踏上黄山之巅,云雾在脚下汹涌翻腾,怪松破石悬结,雄壮挺拔,绝壁危崖尽收眼底,五彩斑斓的秋色从山顶到山脚慢慢渗透,橙黄橘绿到层林尽染,美得像走进了童话世界,灿若图绣,宛如神仙,阳光所到之处,透过树叶中的缝隙,撒下了星星点点的碎影,那碎影随着清风摇曳写下了深情的乐章。
一路踏寻,翻山越岭,阅松无数。位于始信峰左侧有一奇松,树高20多米,在离地2米处树分两干,并蒂齐肩,其粗细、高低如出一辙,至今依旧生机盎然,神采不衰,其名曰:连理松。古人常以连理比喻夫妻,所以此树命名的典故也来源于爱恨缠绵的故事。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生前曾于七夕之夜明誓:“今生不啻比翼鸟,无异连理枝,百年之后,同去黄山,修身养性,再结连理。”杨贵妃死后,即遵守誓言,来到黄山,住在蓬莱仙岛。若干年后,玄宗去世,阴魂即赴黄山,与杨玉环相会。二人在黄山畅游,最后来到北海,在道旁化作这一株连理松。传说虽荒诞不羁,但借连理松歌颂忠贞专一的爱情,是感人心脾的。众多携手同游黄山的青年恋人和中老年夫妇,都乐意在此松下摄影留念,瞻仰这株古松的神韵,并希望为自己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作证。今人有诗咏道:“千秋连理傲春风,异干同生始信峰。见说玄宗情爱重,与妃化作此奇松。”便是对其最好的阐述。
作为黄山四绝之一的迎客松,与连理松相同,亦有其专属典故,不再赘述。迎客松屹立于玉屏楼的青狮石旁,海拔1600多米处,因其枝干遒劲,虽树龄已逾千年,饱经风霜,却仍然刚毅挺拔、姿态苍劲、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彬彬有礼地展开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观光,雍容大度,形象生动。游客到此,见此奇景,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影留念。如今,这株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并且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越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然而黄山松在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突破生命的底线,迎接雨露,拥抱阳光,使自己苍翠挺拔、隽秀飘逸,凭借的是坚韧顽强的毅力。
时光飞逝,如今再游黄山,已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对黄山松身处恶劣环境,仍不断茁壮成长的敬佩之情。回望现实,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遇到些许挫折,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勤学黄山松精神,正视人生挫折,发奋图强,积极向上,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亲情也好,爱情与友情也罢,能像迎客松般彬彬有礼、诚恳待人,连理松般相濡以沫、共同成长,固然为好。如若不能,还可如陪客松般相互陪伴,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愿陪我长大,我愿陪你到老。
(综合管理部 谢成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