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椅子

文章作者:大田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6日

十八年后的今天,我重新回到了文江信用社工作,并住进了同一间房屋。我不曾想到的是那一把竹椅依然还在。这把竹椅的椅背上清晰写着:文江信用社,一九八五年!

将行李甩在角落,像久别的朋友,顺当的坐上。椅子还是那么的坚实、稳固;发出的吱吱声音,还是那么的亲切。那一年正好是龙年,孩子在此出生,想起了老婆抱着几个月大小的婴儿坐着这把椅子,曾开玩笑说这可是一把“龙椅”呀。

三十三年过去,弹指之间。

这把椅子已挪动了千次万次,坐过的人也已千遍万遍。

老一辈信合员工就是这样,白天坐着她收付钱款,晚上坐着她挑灯算账;农金员(信贷员)走村串户后回到信用社,坐着椅子与大家一起享受着工作一天后的快乐。椅子自此与信合员工度过了日日夜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椅子,她像是双眼睛,目睹了信用社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光辉历程。从1980年起,农村信用社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设立县级联社,在民主管理、业务经营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是“官办”;1996年,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福建省成立了农村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合作制原则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信用社真正有了脱胎换骨!2003年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这样的定位,给信用社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一个特殊的日子,2005年7月29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金融单位,在新世纪里,从此实现了跨越发展,走上了康庄大道。

椅子,她像是面镜子,见证了农村信用社的成长与变化。那时信用社没有自己的经营场所,要借用农行的柜台;缺少现金支付,要找农行拿批条;农行用的是卡,信用社用的是折,没有自己的房子,几个员工同住一间;政府通知开会,总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在与他人介绍时,羞于说自己的工作单位是信用社的。甚至于要“讨”的媳妇也常被农行大哥“抢”走,若是能娶到一个正式工作的老婆,那可是人中龙凤。

早期的信用社员工每每谈到这里,嘘唏不已,那是体制。

在椅子的记忆里,存款少,贷款少,亏损面大,是信用社发展的最大的瓶颈;但更多的是,椅子看到了信用社员工勤劳本分,吃苦耐劳的精神始终不渝。

没有自强就无法自立。伴随着改革春风,信用社慢慢的有了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服务方式。田间里头,山村小路,背包的身影随处可见;信用户、信用村,一村二户、农户加公司贷款、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灵活多样信贷模式,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特色农业、小微企业在信用社资金强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贴进农民、服务企业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几年下来,农村信用社凭借政策优势、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已牢牢的占据了农村市场,农行撤走,邮储低头。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贷款已跃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优秀的员工队伍、高端的金融服务、不菲的待遇吸引了众多优秀大学毕业生。

在农村,在城市,信用社已然支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有了自己的服务宗旨——以农为本;有了自己的信合标识——福万通;有了自己的金融品牌——普惠金融卡;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诚信、创新、和谐、奉献,信用社已是根深叶茂,人和业兴!

我们终于可以大声说,我就是信用社的一名员工!

蓦然回首,文江信用社,很早就拥有自己的办公大楼,屹立在文江街头已有二十个年头,得益于与农户、企业建立广泛的互信关系,至今没有不良贷款。我还是坐着这把椅子,望着滔滔的文江大河,能不为之歌唱,为之欢呼?

椅子原汁原味,朴实无华。

椅子说,她没有发霉、没有被虫咬,是因为她仍然坚信农村信用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