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银行承兑汇票创新审计方法初探

文章作者:长乐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6日

摘要: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迅猛,汇票能够帮助企业融通资金,为提高银行效益和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本文从创新审计视角出发,分析银行承兑汇票的审计方法,以提高内部审计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督查能力。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审计方法、创新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一种结算工具,为企业拓宽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在社会经济领域得以广泛推行。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迅猛,汇票能够帮助企业融通资金,为提高银行效益和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2月公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8年末全社会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3.81/200.75。但是,这一便捷的金融工具也常为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所觊觎,根据中国票据交易所官网,发布的《2015年-2018年上海市票据刑事案件情况分析》显示,票据刑事案件的犯罪手法多样,以各种诈骗行为居多,有签发空头支票、使用无效票据或伪造票据来骗取财物的;有私刻公章、以虚假合同骗取票据的;有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票据贴现的;有虚构办理票据贴现诈骗资金的。票据问题给银行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也成为银行内部审计高度重视的风险点。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类别

在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广电子票据的前提下,近几年各商业银行电子票据都得到迅速的发展,相继开发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牵头建立了电子商业汇票交易平台—中国票据交易所,为银行之间流转电子商业汇票提供了交易场所,进一步规范了票据行为,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经营票据业务的风险。因此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存在于票据业务的整个过程当中,可大致划分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

(一)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在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由于操作不当或审查不严,误将有瑕疵的汇票或票面要素不全的票据办理了贴现,从而造成风险。当然这在纸票业务中存在该类风险的情况更多,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广,票据真假的审核风险也逐渐降低,但在电子商业汇票流转中也伴随着操作风险,如贴现业务操作节点与内部审批业务流程是否吻合,贴现业务资金划拨等问题。

(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由于客户调查不够深入,承兑汇票到期后,因客户无力筹集除保证金外的承兑资金,造成银行承兑到期垫付,形成风险敞口。二是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之后,承兑汇票到期,承兑银行资金头寸紧张,造成银行承兑汇票延迟承兑或不承兑,或承兑行不守信用,有意压票不及时划款使贴现银行面临损失风险。

(三)道德风险。主要是指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变造贸易合同及虚假的银行查询查复书,有意识地诈骗银行资金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另一方面是指银行个别员工可能存在利用工作之便,充当票据掮客,非法经营票据业务,从中牟取暴利。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传统审计方法

主要是通过非现场审计分析支行银行承兑汇票开办的情况,通过调阅相关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台账、审计系统疑点分析,财务报表垫款情况分布等,来综合分析基层支行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状况,重点关注开票业务量大,疑点显示较多票据的收款人为同一公司或者产生较多垫款的支行,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关注的样本。下面从银行经常发生的三种票据行为阐述具体的审计方法。

(一)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业务的审计

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环节,重点要关注的是保证金来源及缴存问题、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敞口授信合规性问题以及垫款资金化解处置问题等。可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

1.调阅银行承兑汇票档案,审查办理手续是否齐全。审查经办支行是否按照贷款业务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审查;是否查验申请人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有无存在虚假贸易背景申请开票的情况;审查是否进行贷后检查,经办支行是否对企业相关业务及资金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等。

2.查看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情况,结合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台账,核对银行收取保证金是否及时,保证金是否被挪用,保证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违规放贷用于缴存保证金等。

3.充分利用审计系统疑点信息,重点关注审计系统中不同开票企业收款人相同、保证金来源于贷款资金等疑点信息,对经办支行的开票业务进行审查,并挖掘是否存在签发票据中的不合规行为。

(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审计

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环节,重点要关注贴现业务的操作节点是否合规,贴现利率是否符合规定,贴现资金走向

问题等,可采用的审计方法有:

1.调阅银行贴现台账,利用EXCEL数据处理功能,筛选审查贴现利率是否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最低贴现利率标准办理贴现业务,贴现收入是否及时入账的问题。

2.调阅相关会计凭证,分析贴现资金走向,重点核实贴现资金是否转回用于保证金缴存,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项,或流入国家限控行业等。

3.充分利用审计系统疑点信息,对“应收账款陡增”等疑点进行重点关注,锁定目标,分析办理贴现业务的合规性。

(三)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的审计方法

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主要发生在同业机构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同业短期融通资金,改善自身流动性的管理工具,但在开办过程中,总伴随着一些风险,因此强化同业票据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审计系统,对票据资金流向进行分析,查看资金流是否归为一处,对转贴现是纸质票据的,还应重点查看转贴现票据的保管、票据的背书、是否建立票据出入库登记簿,定期查账等,对于转贴现是电子票据的,还应重点关注后台结算人员是否进入票据交易所进行账务核对等。

2.查看同业交易对手情况,查看是否存在一票多卖,手续费收入是否与票据笔数、金额相符,票据业务收益是否明显高于票据业务等,是否有票据交易大额资金挂账等情况。

三、传统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审计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部分传统审计方法的可延用性

虽然目前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已大部分替代了纸质银行承兑汇票,但二者同属于票据业务,在共同点如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开票客户的准入条件、贸易背景真实性方面、资金走向监控等方面,可以延用传统审计方法。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

与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相比,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表现形式、风险控制点、业务流程等方面差异明显,因此,审计时不能照搬纸质银行承兑汇票,容易在审计视野、审计重点等方面存在盲区,不能突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特殊性,不能全方位揭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点,亟需不断创新和改进。

四、银行承兑汇票创新审计方法的剖析

随着电子票据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仍能对票据业务风险点进行相应识别,为保证电子票据业务得到充分审计,还需要在审计方法上做一些创新,主要是突出电票系统在审计中的运用。

(一)签发票据时的审查,主要是审查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一是审核产品的单价、数量的合理性。单价是否与目前市场上的单价接近。数量方面审查主要是通过客户经理对开票人的实地调查,根据开票人每月的原料需求量,及现有市场情况是处于销售旺季还是淡季,合理确定企业的原料需求量。如果突然购进大量原料而又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可能存在套取银行授信资金的嫌疑。

二是审核交易对手。通过交易对手来判别贸易背景真实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日常开立承兑汇票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是向一些熟悉的原料供应商购原料或者委托加工。因此客户经理可以根据日常经验的积累,很容易判断是否真实的向对方购买原料或者委托加工。这也是本行大力推动供应链合作项目的原因。

(二)签发票据之后的审查,主要是相应的佐证材料和发票的审查。

开票后,如果企业财务制度比较完整,内部控制有效的话,都会有相应原料的入库单或者运输发票等作为重要佐证,这些可以作为贸易背景真实性的佐证。此外,发票作为我们确定其贸易背景真实性最重要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开票企业在开票2个月后必须提供增值税发票,同时在增值税发票后6个月必须进行认证。在日常工作中,客户经理要登录网址https://inv-veri.chinatax.gov.cn/(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输入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票日期,开具金额(不含税),只要提供的增值税发票是真的,整张发票就会显示出来,进行比对。其次是登录网址http://wssw.fj-n-tax.gov.cn/etax/进入福建国税电子税务局,输入客户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同时输入客户的税控密码,进入企业税控系统对企业提供的增值税发票认证情况进行查询。禁止由客户直接提供打印版的税控认证,客户经理需当面进入系统确认。

(三)电子票据流转节点的审计方法

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跟踪票据业务从受理、票据查验、信贷审批、开出承兑、背书转让、票据贴现、到期收回等环节的流转过程,监测各个环节操作的合规性、合法性、时效性,通过汇总分析票据业务数据,消除票据在途风险,防止恶意拒付的现象,提高银行的内控水平。

(四)票据数据流的审计方法

电子票据的发展,可以把我们从假票的风险中解脱出来,但是对我们分析票据风险点提出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转为关注票据数据流,即运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票据的历史状态及处理结果,判断报文内容是否准确,报文是否发送成功,票据状态变更是否及时,票据状态是否恰当,有无突破业务规定等,特别是对票面状态不符合规定、业务流程断档,出现退票的,仍继续办理的业务要加强审查。

(五)票交所交易节点的审计方法

目前票据市场系统参与者主要通过上海票交所系统的核心交易子系统进行票据交易,银行间主要办理的交易有转贴现和票据回购业务,而在日常审计中应关注交易员点击成交、询价等交易节点发起是否履行内部审批流程,是否越权操作;回购业务的质押物是否合规;对转贴现和回购业务的交易对手进行分析,是否存在中介通道;对转贴现和回购的价格进行审查,是否偏离正常交易价格,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并审查票交所系统交易信息与核心系统相关对应科目是否核对一致等。

 

参考文献:

[1].姜美红,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审计方法,中国内部审计[J],59-61

[2].郑斌.刘丽燕,浅析电子票据业务审计方法创新,现代国企研究[J],74

[3].刘红生,银行金融同业业务风险点及审计方法,中国内部审计[J],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