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沉默的大多数》小感

文章作者:长乐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9日

从前,我从未接触过林语堂的作品,当我兴奋地捧着他的散文集时轻轻瞟了一下目录,让我有熟悉的感觉。

阅毕,在我脑中浮现起王小波。幽默、风趣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孤崔一枝花》中提及的率本性而不能弗其本性,与《沉默的大多数》中谈及的幽默,让我产生困惑,似乎两者都很有道理。

孤崖石罅中那一支红花,潇洒的生,率性而开,洒脱自然,即使在万山从中,即使不为外人看中,又何妨?以真显露,不造作,做人不亦是如此吗?但作为身处社会复杂环境中的人,真的能做到率性而为吗?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光是在言语上的率性可能都做不到,当然键盘侠除外。现在沉默的是大多数,更确切说是冷漠的大多数,我们沉默的是内心的挣扎,或只在脸上写满愤怒,结局终究是平庸和顺从。但也许有些人沉默的原因是倾听,从别人话语中,你能听到另外自己未知的世界。也许和王小波选择沉默的原因一样,“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设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因为在这类人眼中,觉得最有智慧的人就那些知道自己一文不值的人。

我对王小波的语言风格情有独钟,比起林语堂带有雅性的幽默,我更爱王小波略带讽刺的幽默,喜欢思辨带来的火花。明明王小波就是揣着聪明的脑袋装糊涂,而反观现实中网络上有些人却盯着愚蠢夸夸其谈。也只能庆幸生在言论自由的美好年代,有各种心思不用人前显露还能隔着屏幕夸夸其谈起来。

相对于率性开朗健谈的人,沉默的人就容易落单,时常被列入内向而不善交际的行列中。独来独往是人性,沉默也是,都值得被尊重,人生不需要刻意曲意逢迎,朋友间更是。低质量的社交还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独处也是一个人的狂欢,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猛兽独行独往,牛羊成群结队。所以喜欢独处和只能独处是两回事。

凡事皆需辩证看待,当然绝不是两极端化,适时发声,适时沉默,慎独慎微,我以为是最好的生活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