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初心不忘 让青春值得回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文章作者:长乐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7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这部书勾勒了一个青年的成长历程,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那段知青岁月里,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语,构成了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一面给青年人的镜子,每个青年都可以对鉴自省,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之后,人生历程中拉开的差距,除了所处的不同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青年时代的主观世界、主体努力与人格状态不同直接相关。以下是我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一是要有向前发展的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大部分人不同程度上都会有艰难困苦的人生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在当知青的七年岁月中,习近平总书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作为长乐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坚定发展的理念,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四好银行”战略思路,以支农支小为第一使命,继续深耕“三农”市场,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二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怕吃苦者,会整天处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应当说,这四关过得很艰难。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力,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这就要求我们:面对支持“三农”的工作要下苦功,不怕酷暑、不怕刮风,能到村居的就不在办公室,能上门的宁可我们多跑腿,真正做到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送金融服务上门,进一步提升农商银行服务深度和广度。

三是要有爱学习的干劲。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今天,我们的长乐农商银行要发展,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各项技能,还要博览群书,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既从实践经验中来,也从学习、读书中来。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四是要有敢担当的责任。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作为长乐农商银行的年轻一代,我们也要有主人翁的责任心,热爱我们的农商银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风气,机关部门热心服务基层网点,基层网点用心服务客户,以爱行为己任,打造“责任心、真诚心、耐性心”的“三心”服务牌,充分发挥好长乐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主力军作用,让我们农商银行人的青春在为打造“四好银行”的奋斗中而值得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