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文章作者:长乐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5日
小时候,我喜欢阅读,小小的房间也曾书盈四壁,书的世界里,我读小说,遇到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我读历史,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我读科普书,明白一花一草都有自然的奥秘。但如果,让我选择一本书来和大家分享,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让我既揪心又激动的书。
揪心的是,在海伦凯勒只有一岁多的时候,便失去了视觉和听觉,5岁时又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从此,她便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仅仅要我想象,都感到窒息。我激动于海伦凯勒的坚韧和顽强,她从咿呀学语到成为一名著名的演说家,从充满灵性的“水”到步入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从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女孩到一名震撼世界的慈善家,并且写下这本自传,成为人类永远的骄傲!
清楚的记得,在高考前的几个月,每次模拟考试,我的数学都是倒数,那些同学能解出的题,我却束手无策,四顾茫然,“我该怎么办,我会去哪里?”走到难以坚持的路口,我对父母说想放弃高考。父母耐心劝慰,我仍然把自己关进房间,自责内疚和焦虑,充满了我的内心,我放下解不出的数学题,翻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一次读到凯勒仅仅依靠触觉去学习语言的过程,那么困难,她却甘之如饴。如果人生的战场有大大小小的战役,她可以克服失明,我却连一张数学考卷都畏惧。我突然清醒: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我重整旗鼓,把做错的题反复练习,把历年的高考卷放在枕边,随时做题。高考查分时,我激动的叫出声,我考出了比每次模拟考试都好的成绩。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时常自我安慰“重在参与”,殊不知这是一种懦夫的表现,如果连一场考试都不敢去赢,怎么面对人生的考场呢,如果海伦凯勒自甘封闭在盲人的世界,怎么敢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活呢?我也感动,老天对她这样的不公平,她却包容平和善良的对待别人。世界以痛吻我,我却以歌答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我,与其犹豫和迟疑,不如果断的开始;与其懦弱的逃避,何不勇敢的面对;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己改变命运。与其在懒惰和虚无中流泪,情愿在努力和奋斗中流汗!
不是每个人都会面对海伦凯勒的不幸,不是每个人都会取得海伦凯勒的成就,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海伦凯勒的精神,在黑暗中仍相信光明,在绝望中仍对世界充满爱意,在困境中仍不放弃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小小可能性,或许就是这小小的可能性,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