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普惠金融扎实开展
文章作者:长乐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1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普惠金融”写入党的决议,在新常态背景下的金融领域,如何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是农信社、农商银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出的重要论断,也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指明了新的方向——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扎实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农信社、农商银行因农而生,以农为本,为农而根深叶茂。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不忘初心,不要忘了农信服务“三农”的初衷,要始终坚持支农支小主方向不动摇,要把支农支小作为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银行的战略定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厚植优势,坚守县域,深植根基,坚定地做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服务“三农”的好银行。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系统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扎实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实现现代金融服务更多更广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发展薄弱环节。
一是狠抓基础工作。农信系统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证明,信用社、农商银行的市场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发展机遇在农村。农信系统要改变坐等上门的传统工作模式,配套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做真做实农户建档,实现“建档、评级、授信”三同步;在“整村推进”、信用工程建设以及农户建档信息采集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客户多维度营销分析模型,深入挖掘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从传统、单一的信息采集服务逐步向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转变。
二是明确责任。农信系统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各项金融指标与管理人员工作岗位、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党员干部和党员同志走前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全面主动对接客户;同时,不断完善移动金融平台系统,实现移动审批发放贷款、移动申请审批信用卡、移动办公等功能,加快推广移动柜员机、移动便民终端、流动服务车等离柜服务设备,以多维联动的服务网络推广零距离服务。
三是发展特色产品。农信系统要充分利用农信社、农商银行决策链短的优势,主动结对客户金融需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各行社在福建省联社指导下,在所在行社总的管理战略框架下,结合基层网点特点,扎实开展“一行一品”创建工程,打造农信系统的产品特色及优势;有规划分步骤地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站改造,进一步丰富功能、完善布局,真正打造为福建农信扎根广大农村的金融知识培训点、零售服务宣传点、需求信息登记点和小额便捷支付点。
做合格的支农主力军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最根本的就是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调查研究市场,创新产品、服务及工作方式,不断挖掘潜在客户、不断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首先要持续转型创新。紧紧把握产业融合、技术升级的大趋势,从以往单一的“存贷汇”服务向综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在产品种类上,因地制宜创新存款产品、信贷产品、担保方式、还款方式;在产品结构上,争取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基金代销、类余额宝产品、不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业务领域实现新突破;在服务手段上,积极打造多功能银行、交易型银行,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交易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在技术支撑上,积极拥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变革,探索搭建专业协同、高效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全周期、全天候、全景式的智慧农信。
其次要深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县一级,真正的落脚点在乡村。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扎根县域、扎根基层、与“三农”紧密联系的天然优势,加强同各级扶贫办、财政局、农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同人行、银监等监管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对接,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切实担当起扶贫“主力军”的职责;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要“输血”,更要“造血”,在资金、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休闲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净化农村信用环境
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三期叠加”和“L型经济增长阶段”的大背景下,农信社、农商银行也表现出“一升两降两化”。因此农信系统要以党建工作为指导,结合辖内特点,自觉践行艰苦创业优良作风,多措并举,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农信系统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维护金融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撑点。目前农村的信用工程建的主要力量还是农信社、农商银行,农信系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牵头、人行主导、政府各部门及涉农金融机构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加大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案件的打击力度和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要加强与村两委的协调互动,多汇报、多交流、多探讨,增强客户信用理念,积极调动村委会协助催收,提升“信用”对风险化解的影响力。
农信系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要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放贷原则,严禁“傍大款、垒大户”,严防大额授信风险,重点防范重点领域信用风险、流动性和声誉风险、案件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传染、转型创新及科技及电子渠道风险,增强风险防控的前瞻性、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面对存量不良化解,要坚持“系统治理、多措并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一社一策”的工作思路,严防大额授信、关联交易、新型业务、信息科技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各项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自身“硬”,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站在新的起点,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实现在未来金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每个合格的党员干部以不忘初心、求真务实、为民服务、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工作。